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guān)注微信npxswz各種鄉(xiāng)村都市誘惑在一陣陣狂風(fēng)暴雨的猛烈襲擊之下,野人山里“天崩地催,岳撼山搖”。那架“蚊式特種運輸機”隨著塌落的巖層,呼嘯著高速向下跌落。司馬灰在顛簸翻轉(zhuǎn)的機艙內(nèi),就見駕駛窗外滿目漆黑。他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頭暈眼花,耳中聽得風(fēng)聲嗡然作響,但許久也沒有撞擊到地底發(fā)生爆炸,四周惟有黑霧迷漫,使人的空間和方位感蕩然無存,似乎是墜入了一個無底深淵。
在一片混亂之際,也不知怎地觸碰到了什么開關(guān),在駕駛艙的儀表板上,突然亮起了一盞紅燈,司馬灰看那燈光閃爍不定,心中猛然一動,想起這種燈好像是種警報信號,應(yīng)該是只有飛機失控或是即將墜毀的時候才會閃爍,心中暗暗叫苦,野人山巨型裂谷內(nèi)部的迷霧深不可測,以天地之遼闊,造化之無垠,鬼知道這架運輸機什么時候才會落地,如今只怕想死得痛快些都不成了。
黑蛇號特種運輸機以高速墜落,尚未撞到地上機毀人亡,機身卻突然平緩了下來,原來巨型裂谷上半部分的走勢雖然并不規(guī)則,幾乎全是直上直下峭壁,可到了底部,卻有個更為廣大深邃的空間,裂谷口窄腹寬,洞窟剖面呈“金字塔”形,越到深處越是寬闊,而且此處形勢獨特,地氣自下而上,強烈的熱對流回旋升騰,自然而然就托住了這架運輸機,使它的下墜之勢驟然減緩。
蚊式特種運輸機的全膠合板結(jié)構(gòu),歷來有“木質(zhì)奇跡”之稱,在這種近似“煙囪效應(yīng)”的特殊環(huán)境中發(fā)揮出了巨大優(yōu)勢,它就如同一架斷了線的風(fēng)箏,在空中翻轉(zhuǎn)了幾個筋斗,最后歪歪斜斜的栽落到了一片淤泥當(dāng)中。運輸機左翼在墜地時完全折斷,發(fā)動機上的螺旋槳也都撞碎了,傾倒的機身在慣性作用下,斜刺里滑出去百余米方才停住。
司馬灰在駕駛艙里,覺得三魂七魄都被摔出了殼,好不容易才歸復(fù)原位,四肢百骸里沒有一個地方不疼,神智恍惚中意識到這架運輸機總算是降落了,想是命不該絕,從千米高空墜落,竟然沒被當(dāng)場摔個粉身碎骨,這完全可以說是奇跡了,但此時處境不明,他也不想用什么“大難不死,必有后?!敝惖恼Z來欺騙自己,只是不得不感嘆:“看來英國人制造的這種蚊子飛機,名不虛傳,果然是生存率高得出奇?!?
司馬灰掙扎著撐起身子,摸出身上的聚光燈來,照了照四周,眼睛都被震成了復(fù)視,看什么都重影,模模糊糊中見其余幾人還算完好,幸虧機艙內(nèi)設(shè)施齊整,眾人都綁著安全帶,頭破血流雖是免不了的,值得慶幸的是,至少沒人折胳膊斷腿。[閱讀文字版,請上]傷得最重的是karaweik,顛簸之時,腦袋上劃開了一道口子,流得滿臉是血,一旁的阿脆正在幫他包扎。羅大海與那俄國人白熊雖都各自跌得鼻青臉腫,卻是沒什么大礙,只不過頭暈?zāi)垦?,躺在機艙里半天緩不過勁來。
司馬灰又用聚光電筒照了照玉飛燕。玉飛燕雖是臉色慘白,但她搖了搖手示意自己沒事。二人腦中眩暈稍有緩解,便望向駕駛艙外,卻見放眼處都是滿目漆黑,唯獨頭頂隱隱有條忽明忽暗的細線。想必是就是野人山裂谷外緣的那條巨型地縫,在電閃雷鳴中若隱若現(xiàn)??稍诖搜鐾先?,那條寬闊異常的裂谷縫隙竟然細如發(fā)絲一般,實難想象自身究竟位于地下多深之處。
玉飛燕心中暗自詫異,她沒料到裂谷內(nèi)部的洞窟垂直走勢如此之深。倘若附近沒有另外的出口通往山外,那這片幽深莫測的地底空間,與頭頂高不可攀的縫隙,就將成為探險隊難以逾越的“噩夢”。她打了個手勢,讓司馬灰到機艙外去看看是什么情況。
司馬灰身上幾乎被顛散了架,疼得他倒吸了幾口涼氣,無奈用力推開駕駛艙的上蓋,驀然有種隔世為人之感。他這才發(fā)覺到,覆蓋在洞窟深處的濃霧,都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只有地層里的大量積水到處滲落,形成了無邊細雨飄飄撒撒地不斷降下。推測可能是由于裂谷邊緣塌方的面積太大,改變了地底的氣流循環(huán),另外狂風(fēng)暴雨使山體巖層里的積水迅速增加,襲入了巨型裂谷深處,天空中在降下驟雨,而這地底洞窟里也在跟著降雨,所以才壓制住了茫茫霧氣,看來在熱帶風(fēng)團“浮屠”過境之前,濃重異常的迷霧暫時還不會出現(xiàn)。
玉飛燕急于探明所處何地,就從司馬灰的背囊中取出信號槍來,在駕駛艙內(nèi)向兩側(cè)各射出一枚照明彈,兩顆慘亮觸目的信號燭,分別劃出一個長長的拋物線落向遠方。由于附近沒有濃重霧氣的遮蓋,可以借著幽綠色的光芒,隱約看到地底洞窟距離裂谷頂端,實際距離沒辦法推測,只憑感覺估計垂直高度怎么也要超過千米。金字塔形的洞窟內(nèi)壁全是倒斜面,險峻無比,沒有任何可以使人攀猨上行的區(qū)域,就連善于施展“蝎子倒爬城”絕技的司馬灰都無法可想。這似乎是個天然的陷阱,進來就別想出去,遇難者落到此處,可真正是“分開大地?zé)o利爪,飛上天空欠羽翼”。
野人山巨型裂谷的最底部地勢平緩,四外空曠無際,都是地下水滲落形成的沼澤,深遠處仍有未散的朦朧霧氣,煙迷遠水,霧鎖深山,使人看不真切。洞窟底部的這片區(qū)域,本該是位于野人山最深處的一個地下湖,但山中植物茂密,大部分積水還來不及滲透地層,就被叢林中的植物根莖吸收掉了,使得整個地下湖變成了半涸的泥沼。再加上千百年來,由裂谷頂部被風(fēng)雨沖刷下來的各種植物和土層,逐漸沉積在泥沼中間,構(gòu)成了一片綿延相連的長堤,濕地表面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青苔,偶爾有腐化物產(chǎn)生的微弱磷火閃現(xiàn),從水平線上望出去,起伏錯落,難分草莽。
緬北野人山這個巨大幽深的地底洞窟,歷來是世人難以窺探的秘境,雖然司馬灰等人活著進入了裂谷內(nèi)部,也趁著濃霧消散之際,利用照明信號彈的光亮,大致看清了周圍的地形輪廓,但心中并未覺得了然,反而都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不安的預(yù)感:“現(xiàn)在眼中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不知還有多少驚世駭俗的秘密,仍被幽閉在這不見天日的地底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