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牛車搖搖晃晃,十幾名的護衛(wèi)前后護住,在官道上行進。
既然是看看,那么便是看看。
大張旗鼓多半是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只能是靜悄悄的來看。
聰明的人往往都只相信自己,由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才算是真的,至于旁人所說,多半只是充當一些輔助,大多數(shù)的時候,他們只愿意多聽,多看,而甚少的發(fā)表一些看法,甚至絕大多數(shù)的事情在他們的心里,都是有陰謀的……
“奇怪!”在牛車之上,原本一個斜倚著的中年文士,忽然叫停了車,然后掀開簾子往車下一看。
一條頗為平整的道路從腳下延伸到也遠方……
文士下了車,走到了路邊,細長的眼睛左右打量了一番。
官道顯然是剛剛平整過,雖然沒有青磚鋪墊,但是卻相當?shù)慕Y實,應該是夯實過的,然后經(jīng)過修正碾壓之后再夯過的一遍的,這幾天比較干燥,踩下去只揚起了點點的塵土,并不其他大部分的道路輕輕一步都是塵土飛揚。
怪不得車輛行進之時沒有那么晃動了,而且這個官道的寬度……
文士瞇了瞇眼,眼睛都快瞇成為一條線了,看著延伸到遠處的道路,沉吟不語。
官道路面寬度,至少有接近四十步!
在真是相當?shù)某鲆饬现?,現(xiàn)在很少有這么寬的道路了。
戰(zhàn)爭的破壞性是最大的,就連道路也難逃厄運。
這里曾經(jīng)是秦朝的上郡道,從咸陽出發(fā),過上郡直通幽州,到了遼東之后掉頭往西南,最后終于樂浪,是秦朝聯(lián)系中央、河套、遼東地區(qū)重要通道。
馳道,騎兵一日夜行六百里叫做基本達標,若是緊急情況,則日夜行八百里。原本應是寬廣五十步,但是因為秦朝末年的連年戰(zhàn)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直到了現(xiàn)在都沒有多少修復。
漢初的時候經(jīng)濟條件、國家財力太過于薄弱。甚至因為漢初嚴重缺少馬匹,連漢朝皇帝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而這樣的漢朝的經(jīng)濟到了很久以后才復蘇,又長期實行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道路。
在這期間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
而且漢初的分封制度也弱了道路的作用,馳道顯然是用于長途運輸?shù)?,轉運兵馬的,而漢朝長期諸侯各占各地,相互之間甚少往來,不同封地之間的民眾也沒有大量貨物長途運輸?shù)谋匾\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重新翻修馳道的必要性。
當然隨著經(jīng)濟的復蘇,漢代逐漸富庶的財政又被漢武帝這個雄才大略的家伙全數(shù)投入了對匈奴作戰(zhàn)當中,對于大量騎兵的運用,也減少了對于車輛的需求,因此也沒有抽出多少錢來恢復道路。
一個寬闊平整的道路,對于道路兩旁,甚至是城池之間迅速的轉移兵力,運輸物資自然是極其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