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斐潛準備運輸?shù)谝慌谈貢臅r候,李儒也在準備起運第一批的物資。
要進行遷都,不是嘴巴上說一句遷都就可以遷的,必須有大量的先期準備和物質(zhì)儲備。尤其是如今整個洛陽官場大部分的基層官員辭職的情況之下,在李儒的應對措施沒有奏效之前,不得不親自出手,準備好第一批物資往澠池大營運輸。
遷移首先要保證的是董卓軍方所需物資,否則一旦生變,軍隊又沒有充足的儲備,那就是一個笑話,也是一場災難。
所以,李儒這一次就是需要將糧草先期運輸?shù)綕瞥卮鬆I,然后再沿著路線向西擴展,直至將整個遷移路線打通。
不過,運輸?shù)綕瞥剡€算好,但是越往西運輸就意味著消耗越大,負責運輸?shù)谋勘旧硪彩且燥埖模灾鞲纲仍?jīng)有曰“……挽粟起于黃d、瑯邪負海之郡,轉(zhuǎn)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
由此可見長途運輸糧草的損耗是多么的驚人,雖然長安至洛陽的距離沒有黃d與北河那么遠,但是畢竟人數(shù)眾多,這一路上人吃馬嚼也是相當驚人的數(shù)字……
李儒在西涼輔助董卓跟羌胡對戰(zhàn),雖然也有采用一些籠絡分化的措施,但是同樣也需要鐵血才能讓那些不通詩書的胡人知道害怕,所以大戰(zhàn)小戰(zhàn)一直都有,而對于戰(zhàn)爭和軍隊運輸所需糧草這一塊的事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軍隊未有戰(zhàn)事之時,大軍之中只有常備的戰(zhàn)兵,而且一日兩頓若是遇到下雨什么的,沒有訓練之時,甚至都不用一干一稀,兩頓都可以煮稀的,士兵也不會有什么意見,但是一旦有了戰(zhàn)事開始行軍,就必須一日兩頓至少要保證有一頓是干的,而若是接戰(zhàn)的時候,就需要兩頓全部是干的,甚至還要加上肉食。
至少讓士兵去死的時候也是一個飽死鬼……
當然不是為了所謂的仁慈,而是一個吃飽的兵士在拼殺的時候抵得上兩個,甚至三個餓著肚子的兵士,所以為了在戰(zhàn)場上獲得拼殺的勝利,就必須讓上陣的兵士吃飽!
而要讓常備的正卒能夠?qū)P淖鲬?zhàn),吃飽飯,就需要大量的輔兵甚至民夫來協(xié)助,將后方儲備的糧草源源不斷的運到前線去。
幸好長安至洛陽并不算太遠,只需要在沿途建立三個到四個的中轉(zhuǎn)即可,澠池就是第一個中轉(zhuǎn)地。
但是整體大局上知曉并不等于能在具體細節(jié)上做好,否則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人會被評做眼高手低過其實之輩了。
一支軍隊要準備的東西林林總總,繁雜無比,尤其是在如今洛陽的基層官員大量辭職的情況下,而那些普通的兵士、民夫連數(shù)數(shù)都不懂,更不可能來分擔李儒的壓力。
這個情形雖然也或多或少在李儒的預估之內(nèi),但是真正遇到的時候還是覺得非常的棘手,辭職的底層官吏雖然不算什么,但是整理、交接、清點物品還是做得很好的,而現(xiàn)在這些懂得算數(shù)的人員大部分都走了,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已經(jīng)是在連軸轉(zhuǎn),整個的遷都進程就被迫拖慢了下來。
李儒已經(jīng)做了估算,如果遷都所用的時間越短,那么消耗自然也就是越少,但是一旦時間拖長,不僅將會面臨關東聯(lián)軍的問題,就單單是路途上的消耗,就將使得董卓軍無法承受。
到時候為了保證整個軍隊的口糧,就不得不考慮一些非常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