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常平倉又放糧了,平價放糧。
聽說永康郡公李靖在嶺南跟那些俚越酋長們稱兄道弟,把這些心中還有些惶恐不安的俚越南蠻們安撫的很好。
大唐絕不計較嶺南酋長們在隋末亂世起兵割據(jù)之舉,那都是楊隋無道嘛,嶺南的百姓們也只是武裝自衛(wèi)而已,那不叫起兵,那叫保衛(wèi)鄉(xiāng)里。現(xiàn)在李唐取代了楊隋,嶺南歸心,朝廷當(dāng)然不會再計較那些事情。
嶺南勢力最大的土著馮盎,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賞。這位嶺南圣母洗夫人的孫子,還是十六國北燕君主的后裔。當(dāng)年馮家南遷至嶺南,與當(dāng)?shù)赝林阶宕笮召医Y(jié)親,從此雄霸一方。
不論是梁齊陳還是隋,馮家地位都不可動搖,當(dāng)之無愧的土皇帝。
隋末,馮盎起兵,更是割據(jù)嶺南。
如今嶺南上游的江凌南梁蕭銑被滅,北面的江淮的杜伏威也都降了唐,馮盎倒沒有想要跟大唐扳手腕的不自量力念頭,主動的也降了唐。反正馮盎很聰明,他知道就算自己降了唐,可在嶺南這片地方,唐朝依然得借助馮家借助冼家的勢力統(tǒng)治。
從南朝到隋,莫不如此,就算入唐,也不會改變什么。
李淵對于馮盎的歸順很是欣喜,當(dāng)年馮盎在隋朝也是做過大將軍的,跟李淵還曾同殿稱臣,也是有過交情的。因此李淵直接把高、羅州八州劃歸馮盎管轄,封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吳國公。
投桃報李,馮盎拿到了大唐的授封印冊,心里也安穩(wěn)了許多,接過旨,馮盎立即帶頭表率,籌集了大批的金銀絹帛以及糧草,押送長安。
北面的吳王杜伏威都?xì)w唐好幾年了,今年的洛陽之戰(zhàn),他還派兵助戰(zhàn)。如今得賜姓李,改名李伏威的吳王,還官加?xùn)|南道大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他比馮盎更積極,洛陽之戰(zhàn)后,江淮與長安之間暢通無阻,李伏威也向長安組織輸入大批糧草。
這幾年,李唐連滅河?xùn)|劉武周、河南王世充、江陵蕭銑,所向無敵,嶺南的馮盎、江淮的杜伏威、山東的徐圓朗等紛紛稱降,形勢一天比一天好。
雖然說河北竇建德兵敗被俘押入長安處死后,劉黑闥又反了,但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已然擁有天命,成為正統(tǒng)。
天下安定,民心安穩(wěn)。
東南糧草入京,李唐朝廷也終于有了底氣要好好管一管這居高不下的物價。
常平倉中堆滿了來自江南和關(guān)東的糧草。
源源不斷的糧草從關(guān)東運來,又源源不斷的從常平倉中售賣。
糧價一天比一天低,一開始平價糧還限量購買,如今已經(jīng)完全敞開供應(yīng)了。
斗米五百錢,斗米四百,斗米三百,到今天,常平倉已經(jīng)掛出了斗米二百錢的最新價。
這已經(jīng)比原來跌了一半還多,才數(shù)天功夫而已,糧價已經(jīng)腰斬。
幾家歡喜幾家愁,長安的升斗小民自然是欣喜無比,糧價跌了,其它的物價也跌了,居長安本就不易,現(xiàn)在糧食一跌,各項物價都跌,總算能喘口氣了。
不過那些糧店米行,甚至那些暗里囤積糧食哄抬糧價的地主和糧商們,就全都不淡定了。一些資本雄厚的商人還好些,他們坐的住,也虧的起。
可是許多小糧商,他們又沒有自己的莊園,糧食還是高價買進來的。原本想要乘機賺一筆,誰知道糧價突然就暴跌了,這讓他們一個個都恐慌不已。
這些人就和那些股民一樣,被套牢了。
張超跟長安城里的油坊和屠行簽了訂購合同后,便去了自己在西市的店鋪。這家店已經(jīng)完成了裝修,并早已經(jīng)開門營業(yè)。
主賣黃饃饃、肉包子以及豆?jié){油條和燒麥生煎等面食,同時也賣豆腐、豆芽等豆制品。店里巡視一圈,然后看了掌柜的呈上的賬本。
營業(yè)情況很不錯,店里生意很忙碌。
張家黃饃饃的名聲在外,每天來買的人很多,現(xiàn)在肉包子的口碑也傳出去了。雖然富貴人家不吃豬肉,可對普通百姓來說,豬肉便宜,還是吃肉的首選。
只是以往富貴人不愿吃,而普通百姓又不懂得如何做,因此豬肉一直口碑不行。
但張家的肉包子,那是一個美味。
吃過一回,絕對想吃第二回。
順帶著連豆?jié){油條也賣的很好,豆腐等每天也順帶賣的很好。就算是午后,也一樣有不少人在張家店鋪前排著隊。
店里生意這么好,讓張超路上聽到糧價又跌了的小郁悶也盡去了。
家里那幾百石糧食反正是虧了,也懶得管他,再虧也就這幾百石糧食而已。
“你們做的很不錯,掌柜的和大廚每人賞二斗粟米,伙計每人賞兩升粟米?!?
做的好,就要打賞,這才能激勵員工,同時有激勵,他們才會更用心把業(yè)績做好。
“謝東家?!?
掌柜的伙計們都連忙向張超躬身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