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慧很溫和地說:“老人家,外面挺冷的,能不能到屋里面坐坐,說說話?”
這個時代的人還是很純樸的,老奶奶把門大開,讓兩個人進(jìn)屋去。
看樣子老人在做飯,炊煙裊裊,熱氣騰騰。
老奶奶讓兩個人坐下,還用袖子擦了擦板凳。
“喝水嗎?有剛燒開的熱水?!?
巧慧婉拒了,“不用了,我們不渴,您也坐下吧,我們有話要說?!?
巧慧有點小潔癖。
老人在灶間坐下了。
“老人家,我們在前面看見了三間房子,聽說是你家的?”
“對,我大兒子的。”
“你大兒子在哪,我們可以見見他,和他談嗎?”
“……他死了,人沒了,我也想跟他說幾句話?!?
房子確實是為大兒子蓋的,來運(yùn)動的時候,他是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妹妹是女孩子,下鄉(xiāng)肯定吃苦;弟弟又先天癡呆,老人大兒子就主動下鄉(xiāng)了,眼看著一年又一年回城無望,自己也到了二十七八歲的年紀(jì),就在鄉(xiāng)下娶了媳婦結(jié)了婚。
去年恢復(fù)了高考,老人的大兒子作為老三屆,想撿起書本參加考試,老丈人一家怕他回城又怕他考上大學(xué),到時候門不當(dāng)戶不對,女兒非被甩不可。
于是,老丈人一家動用了各種手段,終于把老人的大兒子辦的沒能參加考試,成績出來以后,看著一起下鄉(xiāng)的老三屆一個個拿到了錄取通知書,老人的大兒子越想越憋屈,一時想不開,就在當(dāng)晚尋了短見,一根麻繩把自己吊到了院子里的一棵歪脖子樹上……
老人家至今想起來,心還揪揪著疼,她上學(xué)時年年考第一的大兒子,每個月一封信最惦記她的大兒子,再也回不來了,再也見不到了。
秦時和巧慧也鞠一把同情之淚。
“老人家,你也很不容易,難怪那三間房子有點破,你是無心打理了是吧?”
老太太默認(rèn)了,大兒子橫死,她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老人家,我們就是來問外面三間房子的,不瞞你說,我們想開個餃子店,看好這三間房子了,想租來開店,你能出個價格嗎?”
老太太實在沒有想到,還有人租那三間房子的,“你們沒看見嗎?很破了。”
“破點不要緊,修修就好了,我們看中了位置?!?
花不到一百塊錢就能裝修一新,花一百塊錢未必能找到一處好店鋪,巧慧知道這個理。
老太太一個人不能做主,她讓巧慧等著,她去找小女兒。
小女兒隔的近,都是她幫著拿主意。
大約有二十分鐘,老人和一個三十歲上下的女人一起回來了。
老人介紹說,這是她的小女兒。
巧慧就和小女兒談。
“不是不允許做生意嗎?”
巧慧笑著問:“現(xiàn)在上面在開會,你聽沒聽過會議內(nèi)容?”
會議經(jīng)常開,老太太和小女兒沒關(guān)心這個,所以不知道。
“三大間房子,一個月十塊錢,可以嗎?”
太太的小女兒狠心多要,對方會還價的,只要不低于五塊錢,她就準(zhǔn)備接受了。
“要個吉利數(shù)字吧,一個月八塊錢,一年一百?!?
小女兒沒想到巧慧這么好說話,連忙答應(yīng)了,“好,八塊就八塊,我們也不差那兩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