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漫城,城東、城南低洼地方的百姓最先遭殃,他們不得不搬出原來居住的街道,撤到城北的臥龍山。
至于汀江以及流經(jīng)城內(nèi)支流的兩岸,在幾天后徹底成為澤國。
城西這邊,毗鄰西山,地勢相對高一些,但基本上也都浸泡在水中,大多數(shù)人都出城退往西山之上。
陸家和沈家兩家人則留在藥鋪二樓,后來謝韻兒一家婦孺,也不得不搬了過來,一下子藥鋪二樓變得十分擁擠,老老小小加在一起有二十人,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
藥鋪這邊全都是婦孺,沈明鈞不方便回來,索性留在印刷作坊那邊照看。印刷作坊這一片住宅剛好處于一個凸起的坡地上,比起周圍有幾米的落差,恰好避免淹水,但這片街區(qū)聚集了大量城中無家可歸的百姓。
要出行,必須要用到舟楫,惠娘每天堅持去沒有淹水的商會總館那邊處理事情。這樣一來,船行新添置不久的烏篷船,穿梭于商會總館和藥鋪之間。
在大水漫城這幾天,惠娘比起平日還要繁忙,她現(xiàn)在處理的不再是與經(jīng)商有關(guān)的事,而是幫助官府賑災(zāi)。
之前的抗洪,高明城一直在府衙待著,從未到河堤上去看過,大水漫城之后,他終于慌了,之前克扣下來的銀子再也不敢私藏……大災(zāi)之后,朝廷必會有官員前來視察和尋訪,若事情敗露,按照大明律他會被剝皮抽筋,家人也會被打入賤籍。
沈溪每天無所事事,不用去學(xué)塾,只能在房間寫寫畫畫,小樓人多嘈雜,尤其是他的弟弟妹妹只有幾個月,哭起來聲音很大。
沈溪的這對雙胞胎弟弟妹妹,由老太太李氏起的名字,姐姐叫沈亦兒。弟弟十郎叫沈運。
周氏剛生完孩子,脾氣不怎么好,加上樓上嘈雜,心煩意亂之下總?cè)滩蛔∑瓶诖罅R。這下可憐了幾個丫鬟,成天被她喝斥。
整個二樓就那么幾個房間,大多數(shù)藥材雖然及時轉(zhuǎn)移到了印刷作坊和商會總館那邊,但還是存放了部分藥材以備不時之需,三家人擠在一塊兒連打地鋪都很擁擠。
沈溪教兩個小蘿莉讀書認字時。身邊多了幾個學(xué)生,全是謝韻兒的弟弟妹妹。
謝韻兒的父親,有妻妾四人,謝韻兒就算對幾個姨娘所生的弟弟妹妹不太喜歡,但到底是一家人,之前她把兩個弟弟都送去學(xué)塾,但妹妹卻沒法教,現(xiàn)在有機會跟著沈溪學(xué)點兒東西,她舉雙手贊成。
林黛和陸曦兒畢竟已經(jīng)跟沈溪學(xué)了很長時間,大多數(shù)字她們都已經(jīng)認識了。但謝韻兒的兩個妹妹只字不識,沈溪只能從頭教起,這讓陸曦兒稍微有些不滿。
平日里陸曦兒跟林黛關(guān)系好,是因為林黛從來都是沈溪的“未婚妻”,她小小年歲也知道不能得罪林黛,偏偏現(xiàn)在多了兩個跟她搶“沈溪哥哥”的小姑娘,小妮子成天盯著,有時候會故意搗亂。筆趣庫
大水漫城兩天后,城里開始不斷爆出有人死亡的消息。
基本都是那些處于地勢低洼地帶的百姓,隨著死者出現(xiàn)。城中爆發(fā)瘟疫的風(fēng)險成倍增加。
大災(zāi)之后有大瘟,其實真正可怕的不是天災(zāi),而是天災(zāi)之后的“**”,這年頭沒有抗生素藥物。又缺乏必要的防疫措施,洪水退去后,水源遭到污染,百姓很容易染病,加上百姓大批聚集,疫情很容易擴散。
商會如今承擔著幫官府治理水患的重任?;菽锸窒掠腥?,也有號召力,沈溪只能以他的經(jīng)驗和見識,通過惠娘來進行防疫。
在藥物緊缺的情況下,其實最重要的是做到飲水衛(wèi)生,再者將難民按照居住區(qū)域劃片,再使用口罩等物,盡量避免百姓間過多接觸,生病之人應(yīng)及時隔離,找大夫前去診治。
幾年前的天花瘟疫中,惠娘已獲得一些基本的防疫知識,再有沈溪在背后幫忙,她很快把建議上交官府。
高明城正因前途可能毀于這場洪災(zāi)而手足無措,突然有人進獻平患之策,看過之后當即同意。
沈溪所提的平水患之策中,第一條就是先成立抗災(zāi)委員會。
以汀州知府以及長汀知縣為主導(dǎo),由商會、城中士紳、坊甲及民間團體代表為骨干,以商會和官府的人力,加上從商會和士紳手中所納錢財物資的物力,對城中百姓進行疏導(dǎo)和歸置。城中大小事項皆要由抗災(zāi)委員會來負責(zé)。
最開始,高明城還能親力親為,他感覺到個人前途的壓力,親自到城中各處視察。但隨著城中水位下降,更多浮尸出現(xiàn),城里已有小規(guī)模瘟疫爆發(fā),高明城怕自己年老體弱染上疫病,索性躲在府衙閉門不出,加上同知、通判和推官也不理事,于是一咬牙將府衙的官差調(diào)撥長汀知縣統(tǒng)領(lǐng)。
知縣何應(yīng)生膽小怕事,他在府城當百里候,一直被知府壓著一頭,這時候知府想把責(zé)任推給他,他更干脆,直接把人調(diào)撥給發(fā)起成立抗災(zāi)委員會的惠娘。
到了后來,那些平日里耀武揚威的官差,只能跟在惠娘和一眾士紳身后跑腿,這些平日為百姓所厭惡的皂隸,第一次為百姓所倚重。當然為了飯碗,這些差役也不得不賣力。筆趣庫
終于在大水漫城十多天之后,城里洪水逐漸退卻。
百姓從各處歸家,開始重建家園,但滿目瘡痍卻讓他們無所適從。繁華的汀州府,在大水退去之后,城南、城東的城墻垮塌近半,城內(nèi)到處是殘垣斷壁,很多房子年久失修,在這次洪水中浸泡垮塌。
失去親人的家庭,也忙著籌辦喪事,城里處處都是哀鴻遍野的凄慘景象。
城內(nèi)尚且如此,城外更是不堪。
到這個時候,高明城和何應(yīng)生終于走了出來,用布蒙著口鼻,到城里城外“體察”災(zāi)情,慰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