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張四維聽許國這么一說,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這次果然是燈下黑了,山西鎮(zhèn)固然是九邊要鎮(zhèn),但由于山西一省在北部單獨劃出了大同鎮(zhèn)和宣府鎮(zhèn),實際上山西鎮(zhèn)的兵力并不強。
當然,這個“不強”也是要對比來看的,山西鎮(zhèn)目前的在冊兵力約莫7萬,實際兵力勉強可到5萬上下,放在內(nèi)地或者某些南方省份,那是很強了。
然而問題在于,大同鎮(zhèn)在冊12萬,宣府鎮(zhèn)在冊13萬,兩鎮(zhèn)合計,在冊大軍高達25萬之眾!即便是實際兵力,也有十七八萬之多,這才是真正的雄鎮(zhèn)。[注:參見本卷九邊有兵幾何。]
當然,由于目前大明軍事重心往“東制”傾斜,薊鎮(zhèn)和遼東的兵力更加雄厚,薊鎮(zhèn)方向僅實際兵力就高達十七八萬(其實這個數(shù)據(jù)包括了除京營以外的順天府等地區(qū));而遼東在冊也有十二萬以上的實際兵力。
只不過,由于李成梁把敢打敢殺的那批人大都收做家丁,導致遼東衛(wèi)所兵很是缺乏野戰(zhàn)能力,多數(shù)時候只能承擔守城任務,這一點是遠不能與薊州、宣大等鎮(zhèn)相比的。
總之不管怎么說,李如松去山西肯定是升官,但與此同時,他也失去了在遼東立戰(zhàn)功的機會。
這,就是許國所說的打壓。
張四維剛才沒想到這一點,主要是“燈下黑”,許國一說他就明白了:皇上似乎也不想看見李家父子一齊立大功。
不過,張四維對此有些不是很懂皇帝的意思,大明對武將雖然在地位上壓制得厲害,但一般來說并不怕武將立功,而且父子同為名將的舊例也不稀奇,最著名的一對名將父子就是張玉、張輔。
父親張玉是靖難的事。如果務實在遼東確實有壓制李成梁的任務,那就肯定會想方設法打擊李成梁的威信,直到李成梁不得不請辭為止……只要他請辭,皇上就能順水推舟。
當然,皇上也可能再‘仁慈’一點,比方說讓他請辭三次,這才勉為其難地表示同意。”
許國聞,點了點頭,但似乎還有什么沒有完全開解的地方,略微皺眉道:“理是這么個理,也不是說不通,只是這樣的話,李如松就算回了遼東,他對求真的印象也勢必大壞,到時候會不會有些不太好的影響?”
張四維對武將不像高拱那么重視,聞不屑地道:“什么影響?若是皇上真讓務實壓制李成梁,那么待李成梁致仕之日,必然就是務實回京之時,而在他回京之前,我估計他也不會止步于苑馬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