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高務實不好插嘴,只能道:“臣受兩代皇恩,此行不過是……”
“誒,這些話就不要說了,又沒有外人?!敝祚粹x直接打斷道:“不過是什么?換了誰去也沒法比你做得更好了?!?
“但圖們還是跑了?!备邉諏崌@了口氣,說得跟真的似的:“若是臣當時更果斷一點,說不定這會兒蒙元就已經沒了?!?
朱翊鈞搖頭道:“那可不一定,蒙元要是這么容易滅掉,過去兩百年是怎么活下來的?他們的大汗吃敗仗又不是一次兩次,死掉一個大汗也不代表就會亡,朕倒是覺得你之前的想法才是最穩(wěn)妥的。咱們都還年輕,一步步來就是了,不必急于什么一戰(zhàn)功成。
至于當時果斷不果斷,朕覺得也不是問題,那時候你選擇先整編辛愛殘部,本身就是一步求穩(wěn)的棋,大明不是蒙元,求穩(wěn)才是對的?!?
高務實很欣慰,朱翊鈞雖然是少年天子,但他的心性跟當年的正德完全不同,與他的皇爺爺嘉靖也不同,已經算是文官們喜歡的那一類了。
正德未必不好,嘉靖也未必很糟,但那樣的皇帝會導致皇權和臣子徹底割裂,從整個國家層面來看,就是嚴重的內耗,這就很不好了。
就像歷史上的萬歷,他的“叛逆”其實遠遠比不上正德,也比不上嘉靖,可是“國本之爭”最終導致的麻煩卻依然很大,這就是典型的內耗。
大明之亡,原因很多,而內耗肯定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
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真理。
當然,也未必是說皇帝就要老老實實聽從文官集團的擺布,成為文官集團的提線木偶。
事實上,政治原本就不該是個零和游戲,它應該是、也只能是妥協(xié)的產物,不懂得妥協(xié)的政治人物,是成不了事的。
除非你真能以一己之力吊打全世界,可惜那只能是玄幻。
歷史中,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以漢唐之盛,也吊打不了全球;鐵木真雖強,也死于征西夏。
大英帝國最強的時候,也只是“離岸平衡手”;拿破侖縱橫歐羅巴,也一樣折戟莫斯科……
況且,強大的本身,首先也來自于內部的團結。
如正德一般,將皇帝與臣子割裂開來,君臣同床異夢,難道能指望有盛世出現(xiàn)?
縱然大明的皇帝只要敢于“不要臉”,就能為所欲為,可是臣子明面上反對不了你,難道還不能陽奉陰違?說到底,正德那樣的做法,只是手段不夠罷了。
嘉靖本來好一點,可惜他聰明有余,大志卻不足,沒有真正想過成為一代明君,反而陷入歧途,一門心思想要長生不老,終于成為一個笑話。
萬歷……歷史上的評價兩極分化,后世的大部分人只看表面,或者受某些著作的影響,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也有些人找到很多記載來證明他這個皇帝其實干得很不錯。
可是不管怎樣,他沒能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皇帝與文官之間的矛盾,祖制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等等。
高務實現(xiàn)在所欣慰的就是,在他的影響下,現(xiàn)在的朱翊鈞比歷史上明顯更加成熟,最起碼看待問題不會那么簡單,辦起事來也不會那么急躁,這對于一個想要證明自己的少年天子而,是很不容易的事。
“有皇上這句話,臣無他慮也?!备邉諏崌@了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