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為什么食盒里面沒有食物了,因為你們才是今夜的祭品!”
伴隨著李白這句話出口,現(xiàn)場可算是炸了鍋,堯舜禹看向黃俊身后,他穿著一身嶄新的衣服,又系著一根血孝帶,背后的那塊布上歪歪扭扭寫著一個黃字,確實,這分明就是祭品的樣子。
“我們...我們才是那些老人的食物?”翁成林一時間都要哭出來了,他本能的想要摘下這血孝帶,丟得越遠(yuǎn)越好,可他又不敢,表情十分糾結(jié)。
李白捧起手中的木匣子,這也是孫長老專門交給自己的,今夜的寄死窯一定會出事,而破解的關(guān)鍵就在這匣子之中。
小心的打開木匣,里面是一只紅布袋,布袋里面裝著的是一種灰白色的粉末。
“這不會是骨灰吧?”欒立輝算是這些人中表現(xiàn)比較好的,如今還能保持理性思考。
只見李白用手捏起一點,就朝著臉移動,翁成林眼睛都直了,胃里一陣惡心,他以為李白會嘗一下。
不過好在李白只是放在鼻子下輕輕嗅了嗅,隨后也跟著松了口氣,“不是骨灰,是香灰?!?
“香灰也有辟邪的功效,有種說法叫敬香通鬼神,用敬香燃剩的香灰可以隔絕陰陽,在人與鬼之間劃出一道界限?!?
大家聽到香灰這么有用,也不管能不能用上,反正每個人都分了一些,有備無患。
而在盒子底部,李白還找到了一張紙,紙上寫著一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好像是某種經(jīng)文。
很顯然,這就是那所謂的注生娘娘咒了。
“這紙是......”堯舜禹眼神一頓,類似的紙他不久前剛見過。
李白收起紙,小心的放入衣服口袋里,這紙是一張日記紙,就是第一夜被注生娘娘擄走的繪畫老師的那本日記,她有印象。
在堯舜禹的提醒下,李白也穿上了屬于自己的那身衣服,那是一身全黑的衣服,和孫長老她們一樣的衣服,但好在沒有布鞋。
一行人不再耽擱,趁著夜色就向后山進(jìn)發(fā)。
路上李白再次和眾人強(qiáng)調(diào)了寄死窯的禁忌。
原本他們還以為寄死窯位置隱蔽,找起來也要花費一番功夫,可事情比他們想的簡單得多,后山有一處峭壁,峭壁下松散排列著幾十個洞口,洞口規(guī)格都差不多,洞口外有磚塊壘出的墻,只有最上面留有一丟丟的豁口。
夜里有風(fēng)刮過樹梢,發(fā)出類似人悲鳴的聲音。
翁成林乍著膽子看向豁口處,那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可翁成林就是感覺里面有東西,有一雙不懷好意的眼睛在盯著他看。
洞口上面有字,都是一些姓氏,看來也對應(yīng)了洞中老人的歸屬。
“每個人都去找對應(yīng)自己姓氏的寄死窯,記住我之前說的話,小心一些,都不會有事的?!?
堯舜禹幾人不再猶豫,紛紛去巖壁下尋找,而李白則留在外面。
待幾人離開后,她蹲下身,取出那張日記紙,片刻后一陣很輕的誦經(jīng)聲慢慢傳了出來。
誦經(jīng)聲與風(fēng)聲糾纏在一起,為虛無的夜色鍍上了一層不安定的基調(diào)。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