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軍隊兩種體制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但是沒辦法,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情……。而且怎么說呢?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因為巴伐利亞王國誕生出一系列有競爭能力的產(chǎn)品,才避免了德國內(nèi)部軍工企業(yè)的“近親繁殖”。有兩種體系是不太好的,但是有競爭是必須的!
對于普魯士內(nèi)部的各種軍工企業(yè)的“近親繁殖”,德皇和小毛奇是深惡痛絕的,所以德皇才允許巴伐利亞軍工做大,而當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德國一線官兵們發(fā)現(xiàn)巴伐利亞的裝備確實比自己的好用不少之后,從下到上也開始逐漸接受了更換裝備的思想,西線部隊太多,不可能一下全換過來,而且現(xiàn)在西線壓力太大,部隊要想換裝,那就只能先從撤下來的部隊換起。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但是東線就不一樣了,王子手下的部隊占到了東線德軍總數(shù)的6成以上!而且東線的俄軍實際上給王子造不成什么壓力,所以,部隊進行換裝并不會影響戰(zhàn)局。而更為長遠的打算是,如果東線部隊能通過不斷換裝來提高戰(zhàn)斗力的話,那么換裝后的普魯士軍團還可以調(diào)到西線來對付英法……。
在這次會議之前,德皇和小毛奇已經(jīng)就擴大巴伐利亞裝備在德軍中的份額這個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現(xiàn)在,小毛奇提出這個問題,就是為了給德皇做個鋪墊而已。這個舉動無疑在割普魯士軍工和重工集團的肉,畢竟馬肯森的集團軍要是換裝巴伐利亞生產(chǎn)的裝備的話,那么無論物資還是人力資源肯定會向巴伐利亞王國傾斜。普魯士的就要少一些。
但是對于德皇來說,他是德意志的皇帝,普魯士的資本家和工廠主只是他帝國的一部分,他可以扶持,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打壓。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克虜伯、毛瑟、萊茵金屬之流實在有些不給力?。∵@就怪不得德皇動手了!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原有的經(jīng)濟和軍工生產(chǎn)計劃可能要出現(xiàn)比較大的變動了。”首相標洛有些擔憂的說道。這個位面的德國軍工體系比歷史上混亂了一些,歷史上巴伐利亞雖然自己養(yǎng)軍隊,但是裝備和訓練與普魯士都是一樣的。并不存在另立山頭的問題,但是現(xiàn)在,巴伐利亞和普魯士的軍隊近乎兩個體系,雖然部分火炮和彈藥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坦克、飛機等技術裝備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步兵半自動步槍和機槍也是不一樣的。
“同時,我們的動員體系也有一些問題,巴伐利亞擁有1300萬人口,但是卻并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動員安排,而現(xiàn)在,如果我們再額外補充兵員的話,我認為這是不合時宜的?!睒寺蹇粗禄视行╈恼f道,因為他知道,在魯普雷希特王子大勝之后,成為帝國英雄的時候,自己這樣做顯然和當前的風向相沖啊,但是作為一個首相,他還是要提醒德皇!
誠然,對于德國軍隊來說,如果能完成換裝的話,那么戰(zhàn)斗力自然會提升一個檔次,但是其中的過程絕對是非常麻煩,而且一不小心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到時候出了問題怎么弄?
而且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力問題,巴伐利亞的王國的人力資源是由國王自己負責的,也就是說,德國總參謀部可以調(diào)動普魯士、薩克森、符騰堡的人力,但是對于巴伐利亞,就困難些。因為后者是獨立領軍,總參謀部就算再有軍令權,你不能在巴伐利亞軍隊沒有補充到位的情況下,把巴伐利亞人調(diào)到別的軍隊中吧?這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