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是有特快專遞存在的,特別是國內(nèi)的那些航空公司,一年到頭也沒幾個乘客,反倒是用飛機送信的業(yè)務更吃香。
到了30年代中期,隨著航空公司的競爭日趨激烈,快信的費用大大降低。好多報社稿件和政府公函,都會選擇使用特快專遞的方式寄送,這些函件往往被扔在客機中順帶送出。
此等情況也適用于國際快遞,比如這次中國記者的奧運稿件,就通過飛機發(fā)送到國內(nèi)刊載,時間大概是……四天。
當劉長春拿到男子短跑銅牌的消息傳出,已經(jīng)足夠讓中國人歡呼慶祝。而當游泳隊斬獲六塊金牌的新聞報道出來,整個中國的報紙都瘋狂了,各地的人們敲鑼打鼓,燃放著鞭炮像過年一樣慶祝。
歷史上,中國足球隊提前啟程,一路打著比賽賣門票籌集經(jīng)費。他們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埃及、南非等地不斷打比賽,幾乎打穿了整個亞洲和非洲,除了兩次平局外,其他都是勝利。
消息傳到歐洲,當中國足球隊開始跟歐洲隊伍比賽時,當?shù)氐娜A僑居然燒香拜佛,日夜向菩薩和媽祖祈求中國隊勝利。
后世的人們很難理解那種心情,這是一個亟需民族自信心的時代。
周赫煊他們這次回國,在中途港口停留過幾次。每次靠岸都有無數(shù)華僑自發(fā)前來歡迎慰問,他們敲鑼打鼓、舞龍舞獅,常常遭到港口管理人員的驅(qū)逐,但依舊樂此不疲。
每個奧運隊員都被團團圍著握手,全身上下被華僑摸個通透,似乎摸一下奧運健兒就能沾上仙氣。
雞蛋、香煙、布匹、小吃、咸菜、白酒、水果……華僑們大都不怎么富裕,但卻帶來五花八門的禮物,二話不說就朝奧運健兒們懷里塞。
讓周赫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60多歲的新加坡華僑老太太,在碼頭擺上祭品和香燭,對著運動員、也對著蒼天大海磕頭拜了四拜,昏花老眼含著濁淚,用聽不太懂的閩南話說:“媽祖保佑,媽祖保佑,中國人現(xiàn)在揚眉吐氣了?!?
在那一瞬間,周赫煊喉嚨哽咽,難以名狀的情緒縈繞在心懷。
等到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這些前來迎接祝賀的華僑,不知有多少把他們的兒子送上戰(zhàn)場。
由于東邊和南邊的港口被日軍占領,國府只能開辟滇緬公路運輸國際援助。當時急需大量司機和汽車修理工,無數(shù)華僑子弟放棄體面的生活,脫下西裝冒著炮火運輸物資。他們白天不敢開車,只能晚上關掉車燈,抹黑行駛在陡峭的盤山公路上,一些人不慎開車摔下懸崖犧牲。
當時滇緬公路上總共有3000多輛汽車,其中1100多輛都是華僑捐獻的,而這3000多輛車的司機大部分都是南洋華僑子弟。有1000多華僑子弟死于戰(zhàn)火、車禍和疾病,永久長眠在云南國土上,犧牲比例接近50%。
輪船在新加坡港口??繒r,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給每位運動員贈送了一袋大米、一打菠蘿罐頭,禮輕情意重。
不是陳嘉庚摳門兒,他本就屬于節(jié)儉之人,他家里使用的也是尋常之物,完全沒有資本家的奢華。在世界經(jīng)濟危機期間,陳嘉庚的公司積欠銀行債務400多萬,已經(jīng)資不抵債了,他卻前后籌集90多萬元在廈門等地辦學。
據(jù)統(tǒng)計,按照80年代人民幣和黃金比價來估算,陳嘉庚一生捐出的辦學款就高達上億美元,那可是80年代初的上億美元。
南洋華僑支援滇緬公路運輸,也是陳嘉庚發(fā)起的,他振臂一呼,就有無數(shù)華僑把自己的兒子送上抗日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