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可往,吾亦可往!
短短七字,如晴天霹靂,在整個大周帝都之內(nèi)炸響開來。
無數(shù)人聽到后熱血沸騰!
那些愛國之士,仁人志士更是心向往之!
大周建國三百年,被大夏國威懾了三百年!
曾經(jīng)大周王朝為了自身安定,求和、納貢!
這些恥辱深深烙印在了民眾的心中。
他們憤怒,不甘,甚至想過不顧一切與之一戰(zhàn)。
可是,面對著大夏國的鐵騎,面對著馬背上長大的大夏國騎兵,他們只能低下頭。
時間久了,世人似乎已經(jīng)開始習慣大夏國每隔一段時間的侵擾。
即便有了鎮(zhèn)北侯這等存在,也只能勉強抵擋大夏國的入侵而已。
但雙方的攻防還是沒有轉(zhuǎn)換。
偏偏,大周習以為常的時候,周錚站了出來,高聲呼喊,寇可往,吾亦可往的口號!
誰說只能大夏國入侵大周王朝?。?
誰說大周王朝不同前往大夏國的家門口轉(zhuǎn)悠???
若這句話是其他人提出來的,或許世人會不屑一顧。
但這句話是周錚當著群臣百官大聲呼喊出來的。
一時間,周錚之名,熱度高漲。
關(guān)于周錚搶奪大夏國的軍餉一事,更讓無數(shù)人為之瘋狂,將其吹捧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
因為,這無疑在告訴大周的國人,大夏國不是不可戰(zhàn)勝的,大周王朝不是要一直處于被動的弱勢一方!
“聽說了嗎?陛下已經(jīng)準許太子不日掛帥出征!”
“聽說大元王朝曾經(jīng)受了太子的恩情,也出兵十萬協(xié)助!”
“沒錯,太子的出現(xiàn),簡直就是我大周王朝的希望??!”
朝堂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坊間。
太子府中原本提心吊膽的眾人在接到消息的時候,也長舒一口氣。
因為這意味著,周錚安全了。
皇宮深處。
“陛下,難道真的要讓太子掛帥出征?!”
一道蒼老的佝僂身影,從黑暗中閃現(xiàn)出來。
語氣有些凝重,滿臉擔憂。
“一旦太子掛帥,事情的發(fā)展,恐怕就不受控制了?!?
如今周錚展現(xiàn)出來的能耐和手段,都超乎他們的想象。
若周錚掛帥出征,并且能取得大捷的話,其聲勢必將達到巔峰。
那個時候,無論是民心所向,還是歷史功績,以后這是對軍隊的掌控,都將使得周錚的地位不可撼動!
這,真的是一件好事么?!
“寇可往,吾亦可往!”
“扭轉(zhuǎn)大周國運的誘惑,朕,拒絕不了?!?
天景帝眼眸深邃,沉聲回應(yīng)。
而這句話,讓老者也輕嘆一口氣,不再語。
自古以來,帝王所求,無外乎內(nèi)圣外王四字而已。
內(nèi)圣,即仁義治理天下,成就德功。
這一點,天景帝耗費二十年也算是勉強做到了。
在位期間,沒有增加賦稅徭役,沒有大開殺戒,給百姓足夠的時間休養(yǎng)生息。讓大周看上去欣欣向榮,并被稱為十全老人。
唯一遺憾的是,天景帝如同之前的皇帝一樣,沒有觸及到外王一塊。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實力不夠!
外王,即征服周邊王朝,形成萬邦來賀的局面。
大周重文輕武,不要說征服周邊王朝,就連那些部落對大周也沒有真正的臣服。
區(qū)區(qū)一個象郡,就讓大周耗費了三百年都沒有真正的掌控。
何況是實力強橫的大夏國和大元王朝?!
本以為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了,甚至天景帝也從未真正的想過!
可偏偏,周錚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