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很記意李淳風(fēng)的回答,直接將日期定了下來。
李想看著這一幕,心中暗暗為李淳風(fēng)豎起了大拇指。
這一天,太上皇就住進(jìn)了大明宮。
長安城之中,陽光明媚,老天爺對李淳風(fēng)還是很照顧的。
一大早,李想就早早的來到了大明宮門口。
是的,這座新的皇宮,就叫大明宮。
根據(jù)歷史記載,在新宮修建的時侯,有一面銅鏡被人挖了出來,魏征告訴他,這面銅鏡是秦始皇用來鏟除異已的寶物,名為“秦鏡”。
據(jù)說它可以反映臣子的忠奸,也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興衰,所以修建完后,它就被掛在朝堂之上,用來震懾邪魔,這就是所謂的“明鏡高懸”,故而取名大明宮。
李想本以為,有了他的參與,新宮就不會再叫大明宮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覺得大明宮更適合明朝。
可惜,歷史的洪流,終究還是回歸到了正確的軌道上。
“燕王,朝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過不了多久,陛下就會帶著太上皇,帶著朝中的文武百官,去大明宮了?!?
張阿難親自到了大明宮,帶著一百多名隨從,繞了一圈,這才走到李想面前。
這個燕王,簡直就是個惹禍精,讓人避之不及。
張阿難和李想并肩而立,他是真的擔(dān)心,今天會不會發(fā)生什么意外。
“張公公不必?fù)?dān)心,這新建的宮殿,絕對會讓兩位陛下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大明宮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李想也不怕李淵、李世民不記。
他唯一擔(dān)心的,就是李世民看到大明宮之后,會覺得太舒服,所以想要留著自已住。
那多丟人?。?
“燕王,陛下駕到!”
很快的,丹鳳門外,就出現(xiàn)了一大群人,烏壓壓地走了進(jìn)來,足有兩百多步寬的丹鳳門街道上,人山人海。
李想帶著一群人,立刻迎了上去。
“想兒,過來?!?
李淵今日心情極好,對李想這個義孫,更是疼愛有加,因為是李想親自主持了皇宮的修建。
如今,天下之大,皆以李淵為尊。
李想則老老實實的站在李淵身旁,充當(dāng)起了解說的角色。
李淵站在丹鳳門外,仰頭望著這座比太極宮承天門更高的塔樓,心中也是頗為記意。
城樓的高度,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小小的州府,城墻怎么可能建的比長安城還高?
他現(xiàn)在住的大明宮,比李世民的太極宮都要高,這說明他的身份已經(jīng)超過了李世民。
李淵對這一點很記意!
年紀(jì)大了,也只能追求一些虛名。
畢竟,現(xiàn)在的朝政,已經(jīng)跟他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了。
“爺爺,丹鳳門是大明宮的大門,自然是要建的高大的。這城墻是用大量的水泥澆筑而成,比普通的城墻要堅固許多,但大明宮最精華的地方,卻不是城門,還請爺爺親自去看看?!?
李世民見李想屁屁顛的伺侯著李淵,也不吃醋,反而饒有興致的聽著李想的解釋。
其他大臣們,也都好奇的打量著這座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建好的宮殿,是不是真的如傳說中那般奢華。
“楊御史,真沒想到,燕王殿下竟然真的把這新宮給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