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時間,也就到了尾聲。
官員們按照慣例,開始了冗長而復雜的匯報。
貞觀四年,大唐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軍事上,滅掉了東突厥,建立了安北都護府,統(tǒng)一了東突厥的疆域,成為了大唐的一部分。
經濟方面,雖然談不上順風順水,但總l來說,還是很穩(wěn)定的。
人口方面,有三百萬戶,人一千兩百萬。
雖不能和隋朝時期相比,但也在增加著。
戶部、吏部、工部……六位尚書紛紛開口,將這一年來的成果一一展示出來。
從卯時到巳時,足足過了五個時辰。
大朝會即將結束。
眾人散朝之后,便各自回府用膳。
只見王珪上前一步。
“陛下,臣有奏!”
原本還有些迷糊的大臣們,突然被王珪的舉動驚醒了。
眼看著朝會就要散了,王珪這老家伙怎么跑出來搗亂了?
李世民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這一次的年終述職,給他漲了很大的面子。
“王愛卿,你奏吧。”
王珪行了一禮,“臣有兩件事情要彈劾燕王?!?
“第一,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私自開采煤炭,這是違反朝廷律法的?!?
“第二,燕王不守規(guī)矩,四處作亂,導致定襄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請陛下責罰!”
紫宸的宮殿中。
原本昏昏欲睡的大臣們,頓時精神一振。
這是要彈劾燕王?。?
燕王又被人彈劾了!
回想起這一幕,這一年,他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燕王雖不在長安,長安卻流傳著他的傳奇故事,令人嘆為觀止。
沒想到,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竟然又聽到了燕王的消息。
一時間,原本對王珪頗有微詞的大臣們,頓時精神一振。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人,是萬萬不能動的。
那就是燕王。
燕王的事情,也不知被多少人參過幾次,都被陛下給壓下去了。
可今天不通。
彈劾之人,正是當朝重臣王珪。
不管陛下有多喜歡燕王,這件事,總要有個交代的。
這一刻,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
大家都想看一看,王珪參了燕王之后,到底會如何收場。
是皇上依舊護著他,還是,燕王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在今天,就要破滅了?
“王愛卿是不是聽到了什么風聲,或者有沒有什么證據?”
李世民的表情很不好看。
今天本來是年終大朝會,群臣述職,總結今年的得失。
可是沒想到,竟然有人在這個時侯彈劾,將原本歡快的氣氛給沖淡了許多。
但是王珪畢竟是宰相,位高權重。
他曾經是李建成的幕僚,后來李世民登基,不計前嫌,將他召回朝中任職。
這樣的人,是他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也是向世人展示他仁慈的榜樣。
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偏信李想,隨便壓下去了。
必須認真對待,才能服眾。
“我這里有一封定襄百姓的血書?!?
王珪從袖子里拿出一封奏章,讓張阿難送到他的面前。
這是一封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