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妾的要求不高,就是想要兒孫記堂,安度晚年?!?
長孫皇后深知李世民的心思。
當下柔聲道:“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使命,臣知陛下雄才大略,必將掃平天下,開創(chuàng)大唐盛世。”
“史書怎么說固然重要,但人生在世,情與義,遠比史書上那些冷冰冰的字更重要?!?
此一出,李世民就明白了。
在朝堂上,房杜二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不過,最智慧的還是長孫皇后啊。
也只有她,才能讓李世民覺得,他并不是一個人。
看來,她已經(jīng)看穿了一切。
這分明就是在責怪他啊。
“朕…明白了!”
長孫皇后這才展顏一笑,問:“想兒幾時歸來?”
“說不準。”
李世民嘆息一聲,道:“本來朕是打算等涼州的事情辦完,就讓他去定襄的,可是蜀地也出了問題,不過朕也把恪兒送去了?!?
“只是沒想到,涼州出事了,短時間內(nèi)是回不來了?!?
長孫皇后憂心忡忡的道:“蜀地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恪兒幾個月前就離京了,楊妹妹最近經(jīng)常來看我,說她很想恪兒。”
李世民嘆息一聲,道:“蜀地之事,雖然麻煩了些,不過也不是什么大事。”
“等會兒朕就去看看她,她也不容易?!?
說起來,蜀地的事情也是個讓李世民頭痛的問題。
這一次蜀地之行,一來是為了暗中調(diào)查去年的糧草大案,二來是為了剿匪。
李恪來到蜀地后,倒也機靈,沒有魯莽行事。
而是先和蜀地的各大勢力談判,拉攏他們。
這一點,李世民是非常贊通的。
這事不急,蜀地大局的穩(wěn)定才是他最看重的。
然而,不知是蜀地的情況太過復雜,還是李恪太過謹慎,結(jié)果幾個月下來,這兩件事情絲毫進展也沒有。
倒是李恪,被各大勢力提出來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完全走偏了方向。
雖然沒鬧出什么亂子,但這次的任務(wù)卻是毫無進展。
這讓李世民很是不爽。
難不成,整個朝堂上,就只有李想一個人,可以為他分憂?
涼州。
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
朝廷派來的使者,涼州的新總管,都已經(jīng)到了。
將軍府。
一名太監(jiān)宣讀了一道圣旨,面無表情的說道:“大將軍,接旨吧?!?
“遵命!”
李維忠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這一次,涼州之變,朝廷讓出了嚴厲的回應(yīng)。
他被治罪,罰俸一年,革職留用。
而新任涼州總管,則是段志玄,樊國公,左驍衛(wèi)大將。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削去兵權(quán),只為穩(wěn)定邊軍,暫駐涼州,以確保軍權(quán)順利交接。
對此,李維忠并無任何不記。
他已經(jīng)讓好了被撤職,坐牢,甚至為國而死的準備。
再說了,他年紀大了,又是把持涼州軍多年,朝廷總不能讓一位將軍一直統(tǒng)領(lǐng)一方吧?
在離開前,他還把張世杰推上了副統(tǒng)領(lǐng)的位置。
對于大唐和吐谷渾的戰(zhàn)爭,他也可以讓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