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羅總兵的人馬都落在了殿下手里,后頭又不斷招擴訓(xùn)練,如今京中與附近駐扎軍士四成是齊王的人,御護軍與東宮親衛(wèi)加起來才不過二成,剩下的東廠那些人又是向來作壁上觀的。別說太子心驚膽戰(zhàn),只怕圣上也不能安睡。
除非殿下不介意往后一輩子都背負(fù)一個謀逆篡位的罪名,否則這個時候還是要忍氣吞聲一些,聽旨做出退讓。
大盛重文輕武,民間風(fēng)氣亦是迂腐。許多文人從骨子里信奉嫡長君臣那一套,不太能接受能者上位的理念。偏偏這些人簇?fù)碛侄啵€酸倔,砍了一個激化催生出十個來。
像這樣的土壤,名不正不順得來的位置也很不容易坐穩(wěn),多的是甘愿被利用犧牲的傻子跟隨所謂“天義正道”隊伍添亂,到時候別說對外御敵了,自家內(nèi)部都應(yīng)付不來。
大盛這些年雖有長進(jìn)卻依舊算不得十分強盛,外敵仍在,暫時經(jīng)不起內(nèi)里大亂。這也是為什么齊王明明有著隨時推翻那兩位的實力,卻不急著這么做的原因。他平時看似狂妄囂張,其實做的事都是踩著線的,當(dāng)然,王妃的事除外。
晏煜廷把美人們都打發(fā)離開,道:“這些跳出來的不過是臺前戲子,你們盯緊明華宮那邊,其他的不用管。圣上心中有大盛一切都好說,若他老糊涂了只為一己私利,我也自有道理?!?
幕僚們唯唯應(yīng)諾。
倘若是曾經(jīng)的他,這會兒或許會上那邊的當(dāng),現(xiàn)在他還有什么要害是看不清的。
本來還打算等些年再動手,既然東宮那邊這么迫不及待自取滅亡,那他也不一定非要挑所謂最好的時機,就提前含笑收下這份大禮吧。
聲討齊王一事在京中鬧得沸沸揚揚,幾乎無人不知。
就連裴府里的下人們也忍不住私下議論,可一見著主子們或者是趙嬤嬤他們,便不敢再提起一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