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位官員站了出來,他躬身行禮,語氣中帶著自信與恭敬:“葉帥高瞻遠矚,末將已有所準備。為免生靈涂炭,末將特擬勸降書一封,欲以理服人,曉以利害,期冀叛軍能迷途知返,歸順朝廷。此信尚待葉帥審閱斧正,一旦無誤,即刻派遣使者,穿越戰(zhàn)火,送達叛軍營中。若叛軍能識大體,順應天命,自然可免一場浩劫,彰顯我軍仁者之師的風范。然若他們冥頑不靈,執(zhí)迷不悟,則我軍必將于五更天鳴金擊鼓,全軍出動,四面合圍,猶如天羅地網(wǎng),誓要將叛軍徹底剿滅,還天下一個太平。”
葉誠聽聞此,眉頭緊蹙,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波動。他緩緩搖頭,聲音中透露出堅定而不容置疑的決心:“林昆侖此人,我觀其行舉止,絕非尋常之輩。白日里我曾親自拜訪,試圖以誠意打動他,他卻斬釘截鐵,未有絲毫動搖。此人心懷不屈之志,恐怕并非易事便能招降。”
那官員聽后,卻是淡然一笑,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反駁說:“葉帥所甚是,然而世事如棋,布局往往瞬息萬變。白日里,叛軍仍抱突圍之念,士兵們士氣正旺,自然不肯輕易降。但如今,敵軍糧草已絕,水源枯竭,士氣低落,不過是強弩之末。此刻送去勸降書,無異于雪中送炭,為他們指出一條生路。再說,袁泉的歸降已為例證,林昆侖雖勇猛,但終究不是無情無義之徒,怎能獨自堅守孤城,坐以待斃?”
葉誠沉默片刻,目光犀利如刀,審視著眼前的每一位官員,似乎在權衡他們話語的分量。他深知,戰(zhàn)場之上,人心難測,任何決策都必須慎之又慎。于是,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試探與深思熟慮:“林昆侖曾聲稱愿意歸降,卻提出條件要率眾抵抗日軍,其中必有蹊蹺。我所擔憂的是,他可能在暗中策劃緩兵之計,以欺騙我軍,趁機逃脫。如果我們輕率地相信他,遣使送信,恐怕正好落入他的圈套,給了他喘息的機會,再圖謀后策。”
葉誠的話語停頓了一下,眼神變得更加深邃:“然而,兵法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錯失良機?;蛟S,我們可以將計就計,一方面派遣使者,表面上表示友好,實則暗中加強防備,以防萬一;另一方面,加快攻城準備,不給叛軍任何喘息的空間。這樣,我們既能確保萬無一失,又能展現(xiàn)出我軍的仁德與智謀?!?
話音剛落,營帳內(nèi)頓時響起一片議論聲,將領們紛紛點頭,對葉誠的深思熟慮表示贊同。葉誠見狀,心中稍感安心,知道自己所做的決定已經(jīng)獲得了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他站起身,目光堅定,仿佛已經(jīng)窺見了勝利的曙光:“傳令下去,立即準備勸降書,同時加強城防,務必確保萬無一失。這一戰(zhàn),我們不僅要勝利,還要贏得漂亮,讓天下人見識到我朝將士不僅勇猛,更有智謀!”
葉誠展開那封勸降信,目光如炬,快速瀏覽完畢。他微微頷首,心中已有決斷,決定冒險一試。在他看來,只要己方防守得當,即便這封信無法奏效,也不會帶來什么實質(zhì)性的損失。
于是,葉誠取出自己的大印,鄭重地在勸降信上蓋下印記。他知道,要想取得林昆侖的信任,就必須讓這封信看起來盡可能正式、嚴肅。一切準備就緒后,他立刻指派了一名信使,將這封勸降信送往對面的叛軍營地。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