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西部邊陲,西山縣的黃昏如同一幅黯淡的畫卷緩緩展開。李威,這位縣令,靜靜地站在書房的窗前,他的目光穿透了歲月的塵埃,眺望著遠方那片蒼茫而荒蕪的土地。他的眼中閃爍著深深的憂慮,仿佛預見了即將到來的風暴。
李威的手輕輕摩挲著窗欞,粗糙的木質(zhì)觸感如同這片土地一般貧瘠。他心中明白,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如同野草一般堅韌,但若無朝廷的甘霖滋潤,恐怕難以抵擋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他深知,若無救濟,這片土地上的混亂將如同暗流一般洶涌,隨時可能撕裂脆弱的平靜。
他望著窗外那片土地,心中涌起一股無力感。那些府軍的戰(zhàn)斗力與軍紀,早已令他失望透頂。他們或許能在順風時逞強,但一旦遭遇強敵,便會如同風中殘燭般潰不成軍。李威不禁想起了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他們的血與淚,在這片土地上凝成了沉重的負擔。
他手中的那份奏折,如同他心中的最后一絲希望,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這是他對朝廷的最后一次懇求,是他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爭取一線生機的最后努力。然而,他深知,即便這份奏折能夠送到禮部侍郎的手中,也極有可能被束之高閣。那些朝廷的高官們,大多只會明哲保身,對西部的苦難視而不見。他們在崇明皇帝面前粉飾太平,讓皇帝誤以為天下太平,從而同意了對西部的重稅。
“現(xiàn)在整個天下,恐怕也只有京城能夠給予李斌庇護了。”李威輕嘆一聲,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擔憂。他雖身為西山縣的縣令,但在這個陳家與柳總兵勾結的時代,他的權力早已被架空。他感覺自己在這座縣城中越來越力不從心,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著。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幾個士兵闖了進來,他們的臉上寫滿了不滿與憤怒。為首的士兵手持長刀,將刀柄重重地砸在書桌上,發(fā)出沉悶的聲響。他怒目圓睜,大聲質(zhì)問道:“李縣令,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平叛,為何到現(xiàn)在還未發(fā)放軍餉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