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結束,已是八月十七。
八月二十五是顧萱宜出嫁的日子,侯府長孫女出嫁,嫁的還是武安伯府世子,即使長輩們不看好這門婚事,可還是很重視。
府中上下都在忙碌,三妯娌都在籌備著這場婚禮,孟瑾瑤跟著兩位嫂嫂,也學了不少東西。
張氏早已擬好嫁妝單子,如今還沒分家,姑娘們出嫁,嫁妝都是府里中公出的,其他的若是父母要貼什么,就另外添上去。
大爺顧景盛是置辦了點薄產,可也不多,張氏自己更沒有什么嫁妝,她父親雖然是狀元出身,可出身寒門,父親中狀元的時候她十一歲。
父親中狀元后入翰林院這清水衙門,還得讓家中兄弟念書,請嬤嬤教她官家小姐該懂的東西,好讓她嫁個好人家,家里日子過得緊巴,所以她出閣自然也沒什么嫁妝,當初能攀上長興侯府,全靠這張臉得顧景盛喜歡。
如今女兒即將出嫁,張氏也沒什么好東西給女兒添妝,倒是丈夫慷慨,給了間屬于自己私產的鋪子。
不過,幸好長興侯府家底豐厚,中公出的嫁妝也拿得出手,不會寒酸。
張氏拿著嫁妝單子去壽安堂,呈給婆母過目,恭聲道:“母親,這是萱宜的嫁妝單子,您瞧瞧如何?”
顧老夫人接過單子,只是粗略看了看,有老二媳婦在一旁協(xié)助順便盯著,老大媳婦無論是在掌中饋方面,還是給女兒嫁妝方面,都不敢給謀私,所以擬出的嫁妝單子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
想到顧萱宜這性子,嫁到武安伯府這個環(huán)境復雜的大家庭,以后日子怕是難捱,顧老夫人溫聲道:“錢財綢緞再添一些吧。”
張氏受寵若驚,但她不敢私自做主,征詢道:“母親疼愛萱宜,兒媳先替萱宜謝過母親,只是要添多少?”
顧老夫人思索片刻,回道:“再添兩千兩吧,至于綢緞你看著辦便好。”
張氏臉露笑意:“多謝母親?!?
顧老夫人叮囑道:“趁著萱宜還沒出嫁,你好生跟她說道,讓她好好收斂自己的脾氣,到了夫家謹慎行,別嫁過去第二天就吃虧,武安伯府人多,這人多心思也多。”
張氏笑容一滯,心里發(fā)苦,武安伯這輩四房人,武安伯七個孩子,嫡出的有兩兒一女,庶出的有兩兒兩女。
庶出二房、三房的兒女也不少,二爺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三爺有三個兒子。
四爺是老伯爺?shù)睦^室所出,還年輕,才二十二、三歲,目前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日后估計還會有兒女。
這樣算下來,她家萱宜的夫君共十一兄弟,萱宜要跟十個妯娌相處,此外大姑子小姑子加起來有七個,這樣的大家庭環(huán)境復雜得很,人口多齟齬也就多。
想要熬到老夫人去世后分家也難熬,畢竟作為繼室的老夫人其實并不老,好像還沒滿四十歲,也就比她大幾歲,身體又健朗,再活十幾二十年估計都不是什么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