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熙皺起眉頭道:“可是父親當初你也沒有為楊氏守節(jié)啊?!?
“楊氏,他們也配!”左樹頗為不屑的道:“他們楊氏不過是略陽清水氐人,身為晉臣,世受國恩,卻敢反上作亂。他們還沒有雄霸一方,就樂于內(nèi)斗,活該他們被鏟除。你看看冉氏,他們不僅出身高貴,早在西周時期,他們就是西周皇族。冉氏得姓始祖冉季載就是周文王十子,武王同母弟。因善于軍事,成為周王室重臣。周亡以后,冉氏棄武從文,在圣門中就有冉氏五賢,個個出類拔萃,千古流芳。其中冉求還被尊稱為冉子,古往今來,能稱為子者能有幾人?”
左熙有點發(fā)愣,他簡直就有點不敢直視,自己的父親何時有這么有學(xué)問了。自從冉閔的永興四年之后,魏國算是基本隱定了下來。魏國那些重臣就開始梳理魏國是天下正統(tǒng)的問題,首先,他們從各種典籍文章中尋找冉氏血統(tǒng)和出身的問題。其實冉閔的祖上到底是不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冉季載,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反正冉閔手中也沒有祖譜。
沒有證據(jù),并沒有關(guān)系。搞政治的套路就是“既然可能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因為我需要?!倍丬娛碌奶茁肪褪?,有可能是假的,那就一定是假的。因為多算多勝,少算少勝,無算不勝。因為滿清需要,民族英雄岳飛被打下神壇。因為他們需要關(guān)羽那樣的愚忠,所以關(guān)羽不僅成神,同時也位列帝君的神位。因為政治需要,某些人是**犯,所以他必須是**犯?,F(xiàn)在魏國的大臣們,自然就能找到足夠的證據(jù),給冉閔列出了詳細而真實的祖譜。冉閔不僅是周文王的十子,同時也是圣門七十二賢冉求冉子的直系后裔。
搞好了這些,特別是擁有周文王后裔的高貴血脈,還是儒學(xué)賢門之后的門第,誰敢說冉閔沒有資格當皇帝。論出身,他總比布衣劉邦、賣草鞋劉備之流高貴多了吧。除了血統(tǒng)問題,他們還編造了一套五德始終之說。
在歷史原本這個曹魏滅東漢、西蜀,以金克東**西蜀的木德。既然是五行相生相克,晉朝就應(yīng)該屬水德。偏偏人家晉朝自認為金德,尚白色??墒侨介h呢,冉閔主殺,整個魏國幾乎都在戰(zhàn)爭中渡過的,偏偏冉閔卻信水德,像秦始皇一樣尚黑色。(歷史上也有人認為,冉閔和秦始皇一樣,都是自毀長城。名名屬于金德,卻崇尚水德,水泄金勢。自然不能持久)。
既然晉朝是金德,那么滅亡西晉的匈奴漢國(前趙)就應(yīng)該水德,那么石氏后趙滅了劉氏前趙,就應(yīng)該屬于土德。冉閔是直接代取后趙,應(yīng)該屬于木德??墒侨介h不認這個土德,只崇尚水德,尚黑色。
皇帝的意思,他們又不能直接否定,思來想去,魏國眾臣又提出了一個說法,那就是胡人無居國之運。直接將后趙、前趙、前燕、這樣的胡人政權(quán)從五德交替中剔除。這樣就更有說服力,水克金,魏國得就名正順了。
冉閔得位之正,在這個時候,不僅有了血統(tǒng)、門第,還有五德始終之說上面的證據(jù)。再加上冉閔從后趙皇室中奪回了傳國玉璽,擁有玉璽,就更加名正順。
這個政治說穿了就是扯淡,這個扯淡,當然和幾個人私下里扯淡不同,那得經(jīng)得起得起推敲。在古代不像后世,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論。這個時候,魏國官員把他們整理的那一套作為法理依據(jù),其他典籍上面書寫的內(nèi)容,都是偽的。
這樣以來,冉氏的正統(tǒng)地位之說,就以公文的形式下發(fā)下去,各級郡縣長官必須全面推廣,而且容不得其他聲音。作為武都太守,左樹反正是相信了朝廷里下發(fā)的這些資料。
左樹把一件長衫披在長子左熙身上,在他的肩頭輕輕的拍了拍。然后,左樹回到了他的書房中。左樹想了想,然后鋪開紙研墨,提筆寫道:“臣償聞城破在既,仍奮力喝呼死戰(zhàn),奈何賊寇勢大,士卒傷亡殆盡,臣亦無力回天。天地之間需要浩然正氣,臣雖然不才,愿以殘軀報效陛下。恨不能保武都安寧,臣慚愧,臣有罪……愿來世再報效陛下,略盡綿薄之力?!?
當左樹寫完這篇最后的遺書時,抬頭才發(fā)現(xiàn)天色已經(jīng)大亮,匆匆的用冰水撲面,喝了一碗稀粥,就坐上馬車徑直前往城頭。
雖然心存死志,但是左樹并不是真的想死。他的死,才能讓他們左氏一族的利益最大化。作為基層出身左樹,他在做事之時都是朝夕必爭,這世上沒有最好的時候,如果說什么時候是最好的時候,那一定是現(xiàn)在。
趁著苻堅并沒有發(fā)動攻勢,他還有時間完善城防,能多守一天,他就可以多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