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時不我待
當一個國家不再重視武人,不再保證武人的利益時,就是沒落的開始。當一個國家重視武人保護武人的利益時,就是崛起之時。秦與六國,相較而,文化其實并沒有占據優(yōu)勢。然而秦國卻因為采取了激勵軍功制度,只要敢與拼命,武人就可以獲得一切,比如田地。財富和社會地位。
當大秦帝國將士唱著《秦風無衣》,開始用用秦劍戈矛,橫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然而,秦始皇死后,二世即位,為了爭權奪利,視秦人為仇寇,軍功不予以兌換。老秦人的血氣之勇頓時消失,坐視秦國滅亡。有宋之后,以文御武,文貴武賤。像滿清滅明,金滅北宋,蒙古滅南宋,都是一個類型,那就是以野蠻戰(zhàn)勝文明。
對于魏國的軍事體制,冉明采取了后世的那種募兵制度,打造了中國歷史上的最早職業(yè)化軍隊。在這種環(huán)境下,魏國武人的利益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魏國為國征戰(zhàn),戰(zhàn)死之后,家種或有軍恤田、軍職田和軍功田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田產都是半稅。軍恤田和軍功田可以世襲,傳承給子孫,軍職田在將士退伍之后,國家收回。如果是陣亡,傷殘退役軍功田保留二十年使用期限。
在魏國龐大的退役士兵群體中,冉明最早的想法是分流社會,讓朝廷出面向各工坊用人單位,進行妥善安置??墒侨矫髯屑毧紤]之后,就取消了這個決定。任何企業(yè),追求利潤,無止剝削工人階級的價值,是其本質,絕對不會因人而易。所以冉明決定,退伍士兵都是國家負責安置?,F在魏國超出年齡的將士,在自愿的前提下,進行轉化為府兵,戍守邊疆或者榮歸故里。
只要是愿意返回故里,這樣的士兵,一般都是充任魏國基層吏員,如鄉(xiāng)勇、甲長、堡長、或鎮(zhèn)長等職務。天下間的利益,一個人是占不完的。要懂得分享,趙宋提出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士大夫這個群體的幫助下,趙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因為農民起義而滅亡的王朝。冉明其實也非常懂得這個政治智慧,在后世冉明為黑道**。當別人都是官員直接送錢送美女的時候,冉明則是送股份。因為分享了成果,所以受到的風險也小得多了??上矫鞯氖聵I(yè)太大了,大得讓某些人眼紅。表面上看冉明在后世是因為得罪省部級大員而被鏟除,事實上,到了現在,冉明這才明白,不是因為他做得過火了,而是肥減肥了,需要殺豬吃肉。
冉明沒有像趙宋一樣,與士大夫分治天下。因為冉明明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士大夫靠不住,因為他們自恃才高過人,無論誰坐江山,都需要用到他們這些人。可是那些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就不一樣了。他們懂得感恩,懂得誰才是真正對他們好的人。收買拉攏幾個數十個官員非常容易,可是要收買魏國的軍隊就非常困難,代價也太高。在魏國直接掌握軍隊的其實并不是少將師長,而是其團長和營長。
劉效忠是內黃人,其身世非常可憐。他是一個鐵匠的兒子,早在其六歲的時候,父母被一群前來劉家鐵鋪打造兵刃的羯人殺死。當初其父為了保住劉效忠的命,便讓其躲在木炭堆底下。躲過這場劫難的劉效忠靠著父親樹立的口碑,在鄰里的幫助下,吃百家飯慢慢長大了。經常是東一家喝碗粥,西一家嚼口鍋巴,忍饑挨餓過一天。就這么著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傳來消息,內黃的冉閔當了天子,號召天下義士抗胡。劉效忠跟著無數內黃人一起涌進了軍營,成了一名魏國軍隊的士兵。
隨著魏國渡過了最艱難的永興三年,局勢越來越好。劉效忠因為作戰(zhàn)勇猛,被賞賜了一百五十畝軍功田和五十畝軍職田。從一個身為寸瓦的流民,成為擁有二百畝田地,劉效忠過上了有產業(yè)的生活。劉效忠也把原來的狗蛋的名字改了,他取名效忠,誓死效忠冉氏王朝。永興六年的時候,魏郡分過來一批晉國流民。劉效忠在官府的撮合下,娶了一房妻子。
對方也窮苦人家出身,模樣倒也不差,關鍵是能吃苦,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弟弟,幫助劉效忠操持家業(yè)。劉效忠時常駐軍營,一年之有兩個月假期,別看劉效忠不在家,劉秦氏腦袋精明,從官府租來三個耕奴打理田地。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特別是兒子的出生,這讓劉效忠更加干勁實足。豈料,就在當時時任隊正戍守南陽的劉效忠,被晉軍偷襲,結果一顆石彈把劉效忠的兩腿自大腿根以下部位全部砸成肉泥。
原本已經絕望的劉效忠,差點自尋短見。好在在軍醫(yī)官的細心照料下,劉效忠活了過來。被強制退役的劉效忠在傷愈合后,被委任為鄴城馬行街的稅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各個商戶需要繳納的稅款收上來,然后交給稅司,雖然他失去了雙腿,行動不便。魏國朝廷還賜給一輛輪椅,最讓劉效忠滿意的是,劉效忠的兒子可以免費進入魏國內黃縣學進行學習,將來可以參加科舉,成為官員。
在魏國誰是底層?就是像劉效忠這樣的普通百姓。這樣的人最多,這也是魏國的真正中堅力量。劉效忠從無到有,如今積攢千萬家財,這一切都是魏國皇帝給的。誰要是反對皇帝,劉效忠絕對會上去拼命。因為劉效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魏國朝廷才會重視他這么一個缺少兩條腿的殘廢。
每一個皇帝都需要一批絕對的忠誠者和擁護者,在趙宋士大=就是趙宋朝廷選定的受益階層。而在魏國,像劉效忠這樣的為國流血流汗的人,就是冉明選擇的受益階層。保持每一個群體都有上升的空間這非常的重要,士族子弟的心思活絡,他們可以在商業(yè),文官體系里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而那些普通百姓和寒門子弟,上進的唯一途徑就是軍事。寒門子弟雖然可以參加進學,參加科舉,然而這種非常低。本身就不是在一個起跑線上??婆e制度雖然表面上非常公平,事實上呢,因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沒有充足的教育經費,也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寒門是萬萬不能比過士族的。
魏國擁有四五百萬奴隸,這些奴隸雖然沒有真正算進魏國的總體人口之中,不過冉明也沒有斷絕他們的上進之路。學會說漢話,學會使用漢字,習漢俗,到達年限表現良好,也可以慢慢轉為魏國國籍。只要他們轉為真正的魏國國籍,也可以享受魏國國民待遇,也可必須承擔魏國國民應盡的義務。
在魏國觀察了這么久,月愛不僅沒有弄清魏國真正強大的原因,反而越來越迷惑。在月愛眼中,那些被魏國人奴役的奴隸們應該恨魏國人才是,可是他看到的情景恰恰不一樣,這些奴隸卻非常玩命干活,他們要努力奮斗,把自己變成為魏國人。
“魏國人”這三個字在魏國異族人眼中,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無論是來自羅馬帝國的政治犯學者們,或者是南洋諸國諸部的學者們,他們都拼命在各自最擅長的領域鉆研著,努力獲得屬于他們的魏國“綠卡”。
魏國發(fā)明的蒸汽機上有一萬多個新技術,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專利技術擁有者不是魏國國籍,非魏國國籍的異族人,在魏國的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為魏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著。月愛對此就想不通,搞不明白,為什么笈多帝國沒有魏國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月愛不解,問監(jiān)視他的隨從也問不出什么所以然。所以月愛就求見了冉明。
聽內侍道月愛求見,冉明就讓月愛覲見。
冉明打量著這個號稱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冉明實在沒有在月愛身上看出什么明君的影子,反而感覺月愛像一個拘束的鄰家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