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閃電出擊(五)
弱國無外交!蜀漢名相諸葛亮最先提出這個觀點。事實,無論《晉書》還是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都給冉閔捏造了一個倔強固執(zhí),自以為是的形象。把冉魏真正滅亡的原因,歸納為冉閔沒有戰(zhàn)略眼光,不會處理對外關系,一致被燕國一戰(zhàn)滅其國。
事實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冉閔在稱帝號之前,分別曾遣使往東晉和龍城!愿意向晉稱臣,并替晉鎮(zhèn)守北疆。然后東晉朝廷則認為冉閔為石虎的養(yǎng)子,卻推翻后趙,屬于典型的白眼狼,不肯納其降。不僅不接納其投降,反而斬使斷交!至于燕國遣使,則是為了緩和與燕國的矛盾。
公元三五零年,后趙武興公冉閔率(后趙)軍于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余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余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沒有辦法,這一下冉閔把燕國得罪狠了!正式登基為帝的冉閔,就想利用常煒能善辯,通曉經史,知識淵博的才能,出使燕國。然而,常煒非但沒有完成冉閔的任務,成功說服慕容雋,反而讓慕容雋從冉閔求和的急切之心上,看出了魏國的虛弱。所以慕容雋引傾燕之兵南下,進攻魏國幽州!
在這個時空,因為慕容恪以聯(lián)姻的方式來緩和與魏國的矛盾,同樣讓冉閔看到了燕國的虛弱。趁其病,要其命,隨即就引發(fā)了這場戰(zhàn)爭!
慕容恪讓常煒代表魏國,晉見燕王慕容曄。隨即二人展開秘密會談。閉門會議,二人召開了一天,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雙方滿意而歸。至于會議的內容,反正無人知道,也沒有留下只片語。
隨后,慕容恪以燕國攝政王的身份頒布了一條政令?!盀榱说钟磳⒌絹砦簢F騎的進攻,燕國不得不采取措施,為了減少燕軍勇士的傷亡,為了打擊魏軍的士氣。攝政王打算采取漢人肉盾,來保護大燕勇士,防止魏軍鐵騎的進攻!現(xiàn)將燕國境內,各部落內所有漢人俘虜、奴隸、以及自由民(漢奸),無論男女老幼小,全部押解龍城!當然,為了避免有足夠的肉盾,所以漢人奴隸,自由民,不得虐待,要給足衣食,讓他們活蹦亂跳的到達龍城!”
這條政令一出,燕國上下無人反對。因為很簡單,以往他們進攻中原,遇到抵抗堅決時,通常都會采取這種措施,逼守軍無法抵抗。雖然慕容恪利用秦興和其部漢軍士卒,激起了燕軍的士氣。
可是,在燕軍將士心中,冉閔帶給他們的恐懼太多了。哪有那么容易消除的。凌水河畔大戰(zhàn),燕軍二十萬大軍被斬擒七萬余人,特別是廉臺之戰(zhàn),慕容恪的十四萬大軍,更差點全軍覆沒。采取這種方式,或者可以敗中求勝!
經過半個月的準備,燕國各部落總共陸續(xù)送到龍城的漢人超過十七萬人,其中大半數(shù)為青年女,余者皆為兒童,青壯男子,幾乎十不存一!
于此同時,魏國七萬六千騎兵,抵達盧龍寨。盧龍寨其實就在后世的盧龍縣境內,位于徐無山麓的最東面,坐落于兩山之間。左側是梅山,右側是云山。這里人杰地靈,這里屬于遼西郡,歷史有名遜讓君位的伯夷、叔齊,其故里就在這里。西漢時名將李廣曾駐守這里,箭穿石虎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說起這些大家或許可能有點陌生,但是如果提起盧龍寨的另外一個名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喜峰口。
在血和淚寫的近戰(zhàn)史中,長城抗戰(zhàn)的記憶,我們無法從腦海中抹去,在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搏斗中,二十九路軍大刀隊用原始的冷兵器,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勇士舉起大刀的形象已經固化為人們心目中抗日戰(zhàn)爭英雄的印象;大刀也成為團結統(tǒng)一、無畏拼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當然,喜峰口也成了歷史的見證人。
當然,歷史滄海桑田,千萬變遷興衰,盧龍寨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并沒有改變。七萬六千魏軍精銳,抵達這里以后,就開始了翻修盧龍寨,盧龍塞是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墻構成一個“日”字形的防御體系。外圍主城墻高五丈,寬三丈,長一百丈,由石塊從里到外整體碼堆而成,中心豎有一兩丈高城樓,叫望日樓。在主城墻兩端,依著山勢修建了輔墻,城墻上也各有一樓。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樓,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樓。由兩邊輔墻開始,向更遠的山上延伸。
明朝以前,并沒有在綏中修建山海關,因為盧龍寨的戰(zhàn)略地位,替代了海山關的作用。每每異胡入關,都會在這里碰得頭破血流。從西漢景帝開始,繼續(xù)百年,共經過數(shù)十次有記載的大規(guī)模翻修,最終一道大約兩百多里的城墻。
但是自從晉朝的八王之亂,晉朝實際上就名存實存,異胡根本沒有把晉朝當作一回事,所以盧龍寨毀壞非常嚴重。鐘申命令魏軍部隊,緊急修建盧龍寨!
并且,命令后方開始向盧龍寨轉運糧草!
隨著大量糧草、各種補給輜重經過轉運,抵達盧龍寨,而燕國與魏國的緊張局勢,越來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