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海外的心
翻開歷史這本**童話,記載著無數(shù)名人傳記,一心為國者寥寥可數(shù),但是孝子賢孫,卻數(shù)不勝數(shù)。宗族之法,每一個家族都有,只要是有傳承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規(guī)。基本上每一個家族的家規(guī)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朋友信,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雖小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高于我,我必遠之。勿矜已之長,勿談人之短。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小過以量容之,大過以理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程氏家訓)
事實上,每一個宗族都是一個小的王國。事實上中國的宗族,就是自上古時代的國家延續(xù)下來的。很多姓氏都是以原封國為姓。在宗族這個小的國度里,掌握最大權(quán)力的人,無疑還是族長。族長之下,就是宗族的族老。每一個族老其實和國家一樣,擁有著不一樣的職能,有的管財,有的掌賞罰,也有掌刑名,也有的管禮樂,也有掌握著對外關(guān)系。在每一個宗族之上,其實也不是官府,而是實力更大一級的宗族。
小的宗族依附大的士紳,士紳豪強依附士族,士族依附豪門,豪門再依附皇族,這是中國古代統(tǒng)治階級的基本架構(gòu)。事實上,封建時代,官府只管理到縣一級,縣以下都是地方自治。在自治過程,就有可能家法和國法有沖突,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家法通常比國法更大。除非遇到謀反,否則地方上的案件都是教給宗族自己內(nèi)部處置,族長擁有處置族人的生死權(quán)力,所以宗族族長擁有無比的威信。
冉閔是冉氏嫡支,從冉閔的祖父冉隆時期,他就是冉氏的一堂。冉隆說他要帶著族人乞活,所以冉氏一族都跟著冉隆參加了乞活軍,轉(zhuǎn)戰(zhàn)各地。當冉閔舉兵反趙時,冉氏以依附在冉氏家族的宗族同樣跟著冉閔進退。光翻看冉閔的功勞薄就可以看出來,冉閔分封的四千多個候爵中,張氏最多占了一千七百多位,其次就是蘇氏,周氏。
冉閔雖然痛恨這個周氏的宗族欺壓族人,但是周氏族人沒有告,所謂民不告,官不究,這是自古以來形成的潛規(guī)則,冉閔也不好打破。冉閔對冉明道:“明兒,把我們的罐頭、肉干還有餅子,分給他們吧。”
“是父親大人?!逼鋵嵢介h不說,冉明也有這個想法。畢竟看到這個情況,冉明心中也不好受。
當冉明帶人將所帶來的肉干和糧食分給周老漢時,“哎呀,這怎么使得??!"他們端去兩盤肉周老漢連忙說道,顯得有些局促.。
“老人家,這沒什么,都是我們老板送給你們的。讓也小家伙們打打牙祭吧。”
“唉,那就謝謝你們了”周老漢十分的感激的說道。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周老漢吃了冉閔給的肉食自然要回報冉閔,周老漢的家其實挺大的,由于沒有和子孫們分家,整個院里足足有四十多間房子,占地兩畝多。周老漢帶著兒子孫子們,趕緊給冉閔等人騰房子。
農(nóng)家小院,自然談不上舒適,盡管是周老漢最好的房子了,還是茅草屋,既不高大,也不明亮,顯得有點悶。冉閔的心情不好,吃了晚飯,早早的就回去睡了??墒侨矫鲄s睡不著,就拿著一壺酒,去找周老漢的兒子周虎子聊天。
周虎子是周老漢的次子,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這個憨厚的漢子話并不多,只會裂著嘴笑。不過,隨著酒越喝越多,周虎子也打開了話岔。
“周老哥,官府不是提倡移民嗎?如果移民到冀州去,你們每個**可以分五十畝田?!比矫鞯溃骸澳銈兗也挥萌慷既?,只需要分出六個人,就能獲得三百畝地,獲得上、中、下田各百畝。為什么不去試試呢?”
魏國由于長期戰(zhàn)亂,人口大量流失,特別是并、幽、冀、朔、雍等州,都有大量的良田荒廢看著冉明都心疼。再說沒有足夠的人口充實邊塞,長久也不是什么辦法。魏國現(xiàn)在是大規(guī)模在邊鎮(zhèn)屯軍,十數(shù)萬精銳軍隊陳兵邊境,雖然十數(shù)萬軍隊聽上去不少,可是安北軍十數(shù)萬軍隊要防守三千多里的邊境線,這點人馬,根本不夠看的。
所以,充實邊塞人口,是魏國唯一的辦法。想靠自然生育,天知道需要多久,只有具備了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才是安定邊鎮(zhèn)。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敝芑⒆拥溃骸扒皫讉€月倒是四叔公家里的小三、小四偷偷去報名移民,可是族長帶著去找到了四叔公,以開除祖籍為要挾,讓小三、小四回來,小三、小四不依,四叔公氣得半死。族長就帶著人將小三和小四帶了回來,以不孝忤逆之名,將小三和小四沉塘了,尸體就埋在村東頭,連祖墳都沒讓進?!?
有人要問了,地少人多,糧食又不夠吃,分出一部分人這不是好事嗎?關(guān)鍵是誰不想過好日子,如果都移民走了,人均都是五十畝地,如何體現(xiàn)族長的優(yōu)越感?就像在后世的帝都,身家千百萬根本就不算富,勉強能住上房,可是一旦到了下面二線城市,那就是大土豪??墒侵灰娙藗兤疵鼣D進帝都,何人想著外出?就算在帝都內(nèi)吃咸菜,他們也不會去二線三線城市里吃香的喝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