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打了一個冷顫
一個人有野心不可怕,如果他的野心再加上不俗的能力,那么就會讓人感覺恐懼了。王坦之即然決定投靠桓溫,就不再保留。
姑熟(既當(dāng)涂)這座江南小城自黃武二年被孫權(quán)建筑以來,就是一座軍鎮(zhèn)。王敦之亂時,這時就是王敦的叛軍大營。后來桓溫移師姑熟,并在城北建立一座子城。在青山之中,建立西府軍永固式大營。
盡管這個大營被封雷一窩端了。所有研究和發(fā)明均成了魏軍的戰(zhàn)利品。不過但凡梟雄都有一特點,那就是百折不撓,越戰(zhàn)越勇。像劉邦、劉備他們都是一樣,哪怕輸?shù)脑賾K,只要他還沒有死,都會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笢匾彩侨绱?,封雷襲擊青山大營,就連杜炅也成了魏軍的俘虜,眾道士也十之八九都被俘虜了。不過卻也沒有俘虜所有的人。其中孫泰、孫潛就是漏網(wǎng)之魚。
雖然青山大營被攻克,桓溫?fù)p失慘重。但是桓溫并沒有怪罪孫潛,也沒有處置孫泰。而是調(diào)撥物資,重建姑熟青山大營。盡管桓溫很是重視青山大營,也極力恢復(fù)青山大營??墒沁@些持術(shù)工匠的損失,短時間內(nèi)是無法補充的。特別是東晉的匠人階層,幾乎被冉明拐跑了七成,讓東晉的制造業(yè)整個大蕭條。
蕭條歸蕭條,但是卻不是沒有一點了。在農(nóng)耕時代,每一個士族門閥,都是一個自產(chǎn)自給的小王國。太原王氏也是如此,太原王氏擁有兩萬余傾良田,兩三萬佃戶,還有大量的工匠。特別是在冶金方面,太原王氏的實力不算小。
王坦之制造桓溫獻(xiàn)出的第一份大禮,就是帶著太原王氏一千余匠戶抵達(dá)姑熟青山大營,交給桓溫。這一千余匠戶,其中過半是擁有冶金方面的持術(shù)優(yōu)勢,木匠以及弓弩制造匠。得到太原王氏這一千余匠戶,桓溫的青山大營實力恢復(fù)得非??旎笢胤浅M意。
姑熟大將軍桓溫的行轅,桓溫為王坦之接風(fēng)。西府諸長史、司馬、參軍從事中郎、主簿、記室督、舍人、兵曹、令史等,皆參加接風(fēng)宴。整個宴會的規(guī)格之高,隆重程度讓人驚詫莫名。
一場接風(fēng)宴會讓王坦之非常開心,也感覺很有面子。宴會散后,大將軍主薄魏敬送王坦之回住所。
桓溫在姑熟的行轅并不在城中,同樣西府軍諸人也不在城中居住。大青山大營之后五里處,山谷。這座山谷并沒有名字,而且高不過二十余丈,占地十余里方圓,山谷清幽,還有一條小溪穿谷而過,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植被茂密,怡然就是一座世外桃源。
這里建了一百多座大小院落,西府軍諸史和桓溫的幕僚都在這里居住,如果在夜間扔下一枚炸彈,桓溫一系的人馬,就會從此消失。
魏主薄沖王坦之道:“這是一座小院,擁有二十幾間房,前面主樓,上下兩層,左右則是各廂房,后邊是馬廄手和廁所,可容數(shù)十人居住。魏某已經(jīng)自作主張為王參軍雇傭了兩名廚娘,兩名仆婦,還有一個馬奴、一名門房。王參軍若是中意,就讓他們留下來。他們都簽訂了十年長契,若是不滿意,就可以直接打發(fā)他們走。府中一應(yīng)采辦,以及雇員費用,皆有大將軍負(fù)責(zé)?!?
王坦之很是滿意自己的新家。古代官員是有賜宅之說,不過這并不是定例,只是極個別圣眷在心的大臣才有的殊榮,大部分官員都是住所自理。像王坦之這種級別的官員,可沒有資格享受住房補貼的。第一次拿到不花錢的房子,王坦之就興致勃勃的觀看自己的這座新家。
王坦之四處看了看,這座宅院應(yīng)該是新裝修過的,窗紙、油漆都是新的,就在屋內(nèi)還有一股泥土的芳香味兒。這院不大,就連王坦之在建康城的小居之處都比這個寬敞不少。不過,這個必竟證明了自己在桓溫心中的位置。好像郗超的住院就和這座宅院挨著,規(guī)模和這個也是一樣的。
這座小院的功能非常齊全,這是主樓是一棟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下層是一個非常寬大的客廳,客廳里的屏風(fēng)上還寫著一首小詩。王坦之仔細(xì)一看,啞然失笑。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這是孫綽的一首小詩。孫綽不僅是東晉的一名很名的大書法家,同時也是玄詩派的一代宗師。這個玄派著名的人物就包括桓溫。這也是間接證明,桓溫為了籠絡(luò)他,把桓溫自認(rèn)為是最好的東西送給他。
小樓正廳左則還有一個小廳,這兩廳就占了整整一層樓。樓上六間有臥室、書房、也有會客廳,還有傭人房。院中還有幾株小樹,一口水井。一匹棗紅色大馬,還有一輛馬車。
如果在后世,王坦之的身家就是頂級ceo。
就在王坦之讓廚娘燒水,沐浴之后,還沒有來得及入睡,桓溫就派人請王坦之過府一晤。
來到桓溫府上,桓溫早已端坐久候了。郗超也在一旁陪侍著。
桓溫道:“文度,那個新宅還滿意否?”
王坦之道:“多謝明公關(guān)心,孫興公原來的住所,文度又有什么好挑剔的!”
桓溫道:“朝廷詔加我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假黃鋮,可謂殊榮恩渥,但都不如坦之入我軍府讓我喜悅,坦之與郗嘉賓,我左右臂也?!?
郗超在西府地位然,是桓溫的智囊、首席幕僚,桓溫把初來乍到的王坦之與郗超并稱,對王坦之的重視和招攬可謂無以復(fù)加了。
王坦之躬身道:“士為知己者用,坦之愿竭盡所能為明公效勞?!?
王坦之是一個雄心勃勃,而又能力不俗的人。他投誠桓溫,給桓溫送給了桓溫急需要的人才和大量物資之后,又給桓溫獻(xiàn)了一條“隆中對”
王坦之的隆中對是:“自后趙石虎駕崩以來,中原喪亂,冉氏崛起。魏主冉閔起于微末,以弱寡屹立強胡之中,百萬胡虜皆奈魏主冉閔不得,白虜鮮卑慕容趁冉閔立足未穩(wěn),傾起一國之兵南下,然冉閔卻以弱勝強。而后橫掃北方八州。閔擁有雄兵百萬,以勝利之威威懾四方,此誠不可爭鋒。司馬氏避禍江東,已愈五世,國雖然小,民卻思附,不可輕圖矣。荊州、江州、京口已經(jīng)明公之手,晉室十去其三矣。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昭烈帝亦因而鼎立三國。明公若據(jù)荊益,若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晉國,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明公大業(yè)可期!”
王坦之的這個所謂隆中對,其實就是諸葛亮版本的翻版,可恥的抄襲黨。但是不可否認(rèn),這番話已經(jīng)說到桓溫的心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