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像個男人
數(shù)萬平北軍將士,袒露著上衣,他們的目光堅定。面對冉閔那咄咄逼人的目光,沒有一個人后退,也沒有一個人退縮。
“請陛下主持公道!”數(shù)萬平北軍團將士,聲響響徹云霄。
冉閔心中暗暗驚訝,作為自己組建的軍隊他非常清楚。他們會對自己忠貞不二,現(xiàn)在他們卻敢逼迫自己。哪怕是因為冉明遇刺,可是冉閔仍感覺非常不舒服。冉明不知不覺在軍中已經(jīng)擁有了不亞于自己的威望。如果這個人不是膠東王,如果這個人不是冉閔,冉閔此刻肯定會動了殺機,他絕對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在軍中可以挑釁自己的權威。冉閔緩緩的閉上了眼睛,然后朗聲道:“朕命令你們,著甲,入城,繼續(xù)舉行榮歸儀式!”
接著冉閔又道:“朕乃天子,出必踐,說了三天,就是三天,朕不僅會給爾等,同時也會給全天下一個交待!”
王猛和石寧一看冉閔臉色怒氣沖天,知道冉閔動了真怒,如果逼急了冉閔,恐怕事情會更糟。
王猛作為大軍副帥,命令下達“擂鼓,著甲,入城!”
“咚咚”那種震撼人心的戰(zhàn)鼓又響起來了,隨著鼓聲,大魏平北軍團諸軍將士整齊的著甲。
冉閔望著那支殺氣騰騰的軍隊,心中的不安慢慢的消失了。在漢族生死存亡的險峻關頭,他高舉義旗,發(fā)動兵變。建立漢人主政的朝廷,斗匈奴、斗氐族,斗羯族,斗鮮卑,他一直在不停的戰(zhàn)斗著。
匈奴人、羯人、鮮卑慕容部都已經(jīng)成了昨日黃花,如今的大魏,這才真正擺脫了胡人的陰影。滅趙國羯族石氏,滅襄國劉顯,再滅氐族苻氏,然后是燕國慕容氏。魏國不僅從一個四面皆敵的小國,最終成長為一個以上國姿態(tài)俯視天下眾生的大國,更成為了天下代、涼、晉、魏四國之中,軍事實力最終的國家。
看著走在俘虜隊中的慕容曄、慕容恪還有慕容垂,此刻冉閔非常興奮,他有一種想要大聲高呼的沖動。同時胸中一種血殺之氣涌現(xiàn)。
鄴城的百姓,看到了慕容曄等鮮卑族俘虜,無數(shù)人激動得放聲大哭。五胡亂華時期,鮮卑族絕對是一個強悍的存在,慕容部強盛時,什么匈奴、氐族、羌族、羯族,丁零、鐵弗,幾乎都是曇花一現(xiàn)。唯有鮮卑族才是真正的強悍,慕容部建國近百年,拓跋部代國,建國一百五十年,幾乎不倒翁。相對于漢人百姓而,匈奴是狼,羯人是虎,氐人充其量只是豹子,而鮮卑人則是披著人皮的禽獸。其他諸胡和鮮卑人相比,簡直是弱暴了。
一個民族的崛起,是踏上另外一個民族的尸骨。所謂的和平崛起,就是徹頭徹尾的意淫。劉淵稱帝,對于心系晉朝的漢人,豎起了屠刀,無休無止的屠殺,有骨氣,有氣節(jié)的幾乎被殺光。剩下的只留下了那些被稱為“君子”的順民。羯人殘暴統(tǒng)治,不事生產(chǎn),大量田地荒蕪,沒有糧食可吃,他們就大規(guī)模的吃人。
整個五胡亂華史,就是一部神州沉淪史,就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屈辱史。
然而,漢人卻是一個包容大度的民族,面對鮮卑眾貴族俘虜,鄴城百姓倒沒有趁機發(fā)難,也沒有高呼處死他們的口號,而是不約而同的喊起了“大魏萬勝”
“大魏萬歲,陛下萬歲!”的口號。
下面的就是獻俘太廟的戲碼。
此儀式由大魏右仆射郎蕭全主持,祭祀太廟,祭祀上天。冉閔的一舉一動那是那樣的虔誠,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的虔誠。
然后就是由慕容曄當著魏國文武百官,以及全城百姓的面,宣讀降書,稱鮮卑慕容氏無條件投降冉閔。
雖然冉閔非常痛恨慕容恪和慕容垂,因為他們兩個,讓冉閔麾下無數(shù)忠心耿耿的將士喪命當場。可是沒有辦法,魏國只是一個新生國家,周邊的國家和部族還沒有認可魏國的政治地位,這時候的魏國迫切的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度,冉閔必須表現(xiàn)出足夠的大度和胸懷,就當是千金買馬骨。
冉閔不僅當場決定赦免慕容令、慕容楷、慕容垂等人的罪過,并且當場下旨封慕容曄為順義候,賜下府邸一座,仆從美婢女百人,當然無論仆人還是婢女,都是“天聾地啞”培養(yǎng)的細作。
除了慕容曄,慕容恪也被封為兵部侍郎兼參謀司郎中,這是魏國兵部的副手,相當于后世的國防部副長的職位。慕容垂則被任命為冠軍將軍,當然冉閔自然不會讓他再統(tǒng)帥自己的部曲,而是讓他作一個戰(zhàn)將,有出征命令時,才能統(tǒng)兵出征。慕容恪麾下原龍騎衛(wèi)統(tǒng)領獨孤津文則被冉閔編為陌刀軍中,成為陌刀將軍雄健的副尉。
燕國文武百官,也各自都有任命,像皇甫真就被任命為騎散常侍,而韓恒則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其他聲明不顯的燕國官員,則被任命一些不太主要,又虛高的職位。
總之,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燕國官員,相當一部分都是漢人,現(xiàn)在冉閔捐棄前嫌,任命他們?yōu)槲簢賳T,這些燕國降臣紛紛跪地痛哭,表示永遠忠誠大魏。
對于這些墻頭草的效忠感,冉閔就當聽了一個笑話。
慶祝大軍榮歸的活動一直舉行到日落,天色完全黑暗下來,整個鄴城的激情仍不減,冉閔特赦取消宵禁,鄴城百姓可徹夜狂歡。
就在冉閔準備擺駕回宮時,突然一個身穿緋色官服的官員跪在大路的正**。
冉閔剛剛做上車駕,就發(fā)現(xiàn)居然不走了,他問道:“怎么回事,怎么還不走!”
黃門侍郎宋斌回稟道:“陛下,前面有人攔御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