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試探
其實,冉閔并沒有將皇位傳給冉明的想法,作為一個被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必竟立嫡立長的思想在冉閔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冉閔把推恩令和削藩同時進(jìn)行的想法,只告訴了董皇后,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董皇后之外,根本沒有人真正知道冉閔的真正用意。
董皇后自然不會拆冉閔的臺,冉閔這些有意識的推恩和削藩,在眾臣眼中,則是意味萬千。
結(jié)果,樂子大了。在爵位和傳承上,古代人們的習(xí)慣就是傳嫡傳長,按照慣例,冉明作為宗室藩王,他的只能有一個兒子承繼膠東王爵??墒乾F(xiàn)在,冉明的兩個兒子雙雙被封王。這個不符合常理的舉動,自然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揣測。
鄴城魏國侍中謝安府邸,謝安的書房內(nèi)。謝安端坐在主坐上,愁眉不展。謝安雖然聰明一世,可是偏偏碰到了一個不安常理出牌的皇帝,謝安就根本無法用常理來猜測冉閔的用意。謝安苦苦的思索著冉閔的用意,突然他心中一動,莫非是皇帝有意將皇位傳給冉明?
這么做只是隱晦的向世人表達(dá)他的意思?
謝安的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就像一顆種子在謝安心中瘋狂的生長著?!皩Γ欢ㄊ沁@樣!”謝安心里想著,冉明當(dāng)初被賜封三妃,不分妻妾。這樣的現(xiàn)象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皇帝,皇帝,皇帝的一后四妃雖然尊卑有別,可是他們所出之子全部都算是嫡子,而其他像什么貴人、才人所出的兒子,才算庶子。
想到這點,謝安心中更是激動起來。
自古以來,因為有呂后、竇后、從而引起的外戚專權(quán),歷朝歷代越是母族勢力龐大的女子,越不容易登上后位。像謝氏這樣的大族,如果在晉朝根本沒有必要去聯(lián)姻皇室,可是在魏國,無論影響力,還是實力,謝氏都不算什么。
謝安考慮了半晌,終于作為一個決定“謝佑民!”
“老奴在!”
“去打探鄴城各大士族的反應(yīng)!”
“是!”
謝安這次北上,明面上只有他們子侄四人,實際上還跟著謝佑民等數(shù)百人,這些人跟著謝安就是為了為謝氏整體北上打前站,必竟謝氏上千口人,需要吃喝住行,需要生身立命之本。謝佑民就帶著謝氏金鷹堂超過一半的精干力量進(jìn)入魏國。
別看謝安的動作非常隱秘,事實他的舉動早已被冉閔的“天聾地啞”得知,只是冉閔沒有理會而已。
就在謝安用冉閔想傳位冉明的意思來理解這次異外的封王時,同樣聰明的劉原也心里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在封建時代,特別皇帝大權(quán)在握時期,整個國家都是為皇帝個人服務(wù)的,執(zhí)行的是皇帝個人的意志。冉氏魏國是冉閔創(chuàng)立的,當(dāng)然這個國家執(zhí)行的是冉閔的意志。中樞感冒,地方海嘯,這就是官場。任何一點風(fēng)吹草動,都會被無限放大,這也就是官場。
圣意大多數(shù)時間并不是明發(fā)的,而是含蓄、委婉的提到一點蛛絲馬跡,用形象的話說就是只要意會,不要傳。皇帝想要做的事情,被聰明的大臣撲捉到這個信息,這些聰明的大臣會在朝堂提出來,最終形成符合皇帝意思的決議。
作為官場中人而,皇帝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是一種信號,他們不會放過任何可以大拍皇帝馬屁的機會。拿破侖曾經(jīng)說過,不想當(dāng)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于官場而,不想當(dāng)大官、不想升官的官,并不是好官。這代表一個非常重要的態(tài)度問題,就是進(jìn)取心。即使機率不大,但是總好過慢慢苦熬。要知道在官場中要想依靠正常的渠道升遷,這是非常困難的事。除非有足夠的政績,這個政績非常難得,可是能領(lǐng)會到皇帝的意思就不同了,如果非常了解皇帝的意思,這樣的人會很快進(jìn)入皇帝的視野,進(jìn)而成為皇帝心腹,他們或是可以連升三級,或是一朝成為人臣之首。
揣測圣意這個看似機率不大,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進(jìn)入皇帝視線之內(nèi)的好機會。而有些事,就是產(chǎn)生在這個不大的機率中。比如“擁立、從龍之功”
隨著魏國的魏國唯一藩王漸漸成年,太子的地位也并不是那么不可動搖。先是冉閔讓冉明不分妻妾,娶三房妻子,然后三個妻子所出,全部都是嫡子。其實在眾臣眼中,這本身就是一個信號。
冉明的軍功不小,可是根基太弱。劉原的財力物力是魏國雖然比不上那些千年不倒的士家門閥,可是有錢啊,有道是有錢可使鬼推磨。劉原在聽政監(jiān),利用商賈的身份,和龐大的資源,組成了一個暫時的利益聯(lián)盟。
在中國封建時代,權(quán)利基本上都掌握在地主和士人手中,商賈雖然有經(jīng)濟實力,卻沒有政治目標(biāo),他們就像一盤散沙,凝聚起來,自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只是在目前階段,商賈出身的官員,暫時還沒有發(fā)揮出后世他們同行的能量。
現(xiàn)在的魏國商賈,就算擁有冉明的支持,他們的力量和影響,依然非常弱小。
在張詢、王成等人成為官身之后,他們的地位雖然改變了,但是權(quán)力和待遇問題并沒有改善多少。別的不說,光士族和門閥使得絆子就夠張詢等人頭大。只要是聽政監(jiān)提出的意見,不管對錯,都會受到全體士族出身的官員排擠。只要是聽政監(jiān)贊同的事情,全體士族官員必然全部反對。
這個現(xiàn)象就是中國最突出的黨爭。這個黨爭,不為國家和民族利益,只為單純的意識之爭。
哪怕是損人不利已,他們也毫不猶豫。
因為劉原是冉明的岳父,在眾商賈眼中,劉原就是冉明的代理人?,F(xiàn)在冉明的兒子封王,這些商賈自然要前來祝賀。這些商賈因為冉明,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他們自然愿意與冉明結(jié)成利益同盟。在眾商賈心中,只有冉明的地位永固,才能保證他們的利益。
除了張詢、王成這些商賈大鱷之外,還有很多自身實力一般的商賈,也想借著劉原的門路,與冉明結(jié)個善緣。
王成和張詢正在門中說著話,他們交談的內(nèi)容,其實也是現(xiàn)在最熱門的話題,那就是冉閔的真正用意。突然一個身穿綠色官服的官員過來恭敬的施禮道:“下官見過張尊大人、見過王尊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