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開門紅(下)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但凡新鮮事物推廣,只要走出去第一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祖安道把五百份報紙轉送出去,這可和賣的性質不一樣,賣的話,你可以選擇不買。但是送的,可不一樣,不看祖安道的面子,你也得看看祖逖的面子不是?
就這個五百份報紙被推廣開來,當然其他人也發(fā)現了明報的不同之處。首先是信息量巨大,通體兩萬余字,比任何一本書都要厚實!
而且第一版就是郗超的文章,這寫的是劉琨,聞雞起舞的另一個主角,金谷二十四友之一,魏晉時代名士的楷模,一曲胡笳退胡兵,和流傳千古的四面楚歌,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傳劉琨率千人入并州,獨守晉陽,時匈奴大軍圍攻晉陽,劉琨登城清嘯,半夜又奏胡笳(一說指揮一隊士兵奏胡笳),匈奴人聽到后思鄉(xiāng)流淚,將軍看將士已無心再戰(zhàn),撤兵而去。特別是那句“何意百煉鋼,奈何繞指柔!”甚是讓人喜愛!
這些看到報紙的人大呼過癮,要知道郗超那是誰?是目前江南青年才俊的杰出代表號盛德絕倫。郗超十一歲(九周歲)被桓溫辟為撫軍掾。這可是比十二歲為相的甘羅還要牛的人物!而且郗超現在沒有為桓溫出謀讓其廢帝,名聲相當不錯。特別是他還樂善好施,他父親好積財,也就是一個吝嗇鬼。一生積財數千萬錢,一天他對郗超道:“你不是想要錢嗎?都給你?!臂瓙忠詾檑粫米邘装偃f錢,結果這數千萬錢,被郗超一天之內散盡!
對于江南士子來說,郗超就是他們的榜樣,他們的偶像!區(qū)區(qū)四百錢,居然能看到郗超的文章,這絕對是太值了!
接著又看到下面收錄的詩歌,更讓那些士子心動不已。
特別是看到了被冉明篡改的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這句話,讓孔子的二十四世孫孔撫贊嘆不已。頭懸梁、錐刺股,則是孫敬和蘇秦。不過冉明改動的部分非常多,特別是歷史朝代方面的,直晉既止。改成了迄大晉,武帝興,繼國柞。也算冉明拍了晉朝的馬屁!
冉明非常無恥的把記錄百家姓的一些典故,柔合在一起。原本應該是宋齊繼,梁陳承,讓冉明改成了“瑯邪王,孝著稱,王右軍,尤善書。曉音樂,習歌舞。”陳郡謝氏最出名的謝安還沒有真正成為歷史上的那個天下蒼生望謝安的謝安,所以冉明直接用的還是原話謝道韞,有詠才。
就原本三字經上面沒有的陸氏也讓冉明弄出了,陸平原,詩書絕。顧虎頭,工詩賦。無論王氏,還是顧、陸、朱張,只要是數得上號的家族,冉明都把他們編進去了,不管他們是否押韻,也不管是不是有內涵。反正馬屁,沒有人不喜歡!凡被提及者,勿論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孫后代,豈能置之不理?別的不說,這些人一定會拼了老命的推廣。
看了郗超的文章,又看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詩歌,又接著往下看,這一下不得了了。
下面居然是國家大事,平素他們不容易得到的消息,都在上面出現了,桓溫襄陽秋操,三軍賞以千金。有人不屑道:“桓溫又在有買人心!”
也有人看到這個消息,反應不一樣!“桓太尉,用來不拘一格,量才適用,吾也可以去碰碰運氣!”
當然,對于魏國向燕國發(fā)動攻勢,反應則大不一樣。
謝安看到這篇消息,滿面擔憂:“先北后南,先難后易,魏國大事可成矣!”
王坦之看到這個消息,腦袋里露出一個想法:“魏國集結全國精銳,南線肯定空虛,是否可以引北上,收復失地?”
而桓溫看到這個消息,大笑道:“天助我也,萬年,我們大事大有可為!”
當然,還有那個古龍的武俠小說。其實每一個男人都有一個武俠夢,特別是古龍筆下的楚留香機智聰敏、正義凜然、風流瀟灑,無疑是每一個男人的偶像。當然,還是那楚留香的艷遇。書中的楚留香飲美酒、披紈素、乘寶舟、伴紅袖,浪子典型,一變而為俠客楷模,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恰恰正是魏晉年代士子風流的真實寫照!
也幸虧是冉古龍的書,如果換成金墉的書,不見得在魏晉年間能流行得起來!而且更加巧妙的是,像古龍的武俠連載小說,讓人看了第一章,忍不住想看第二章。必竟在這個年代,娛樂活動太少,除了幾個朋友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其實就是所謂的清談,只要口才好,思緒靈敏一些,都可以博取一個清談名士的稱號),要不就是在一起服點五石散,當當癮君子。
要不就是云青樓鬼混。
可是,無論什么東西,總有膩味的時候啊。像那些家產萬貫的士家子弟,哪一個不是妻妾成群,家里的妻妾照顧好,再去青樓,精力也不夠?。《F在的報紙,特別是武俠小說,就給了他們一個打發(fā)時間的好活動。雖然在后世,網絡小說泛濫成災,即使一輩子窩在書堆里,這些書也看不完,可是在古代不同,家里縱然藏書萬卷,其實那也沒有幾個字,如果不是苦澀難懂的文文,換成白話文,萬卷書甚到不夠看一個月!
現在好了,報紙有了,不僅有名士的文章,還有優(yōu)美的詩,更有非常具有文化內涵的三經字,很多人頓時發(fā)現,三字經絕對是啟蒙的好東西,再一看署名,冉明。好了,這一下冉明的蒙學大家是跑不了了!還有天下時政,連載小說,簡直就是一報在手,天下我有!
有了好東西,就向好朋友顯擺,這是人之常情。五百份報紙在建康城,恐怕連一成的人家都不能占到,這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就知道新出了一種東西叫報紙。明報!
經過多方打聽,終于得知這個明報是冉明籌辦的。無數人隨即向明報報館,既冉明的建康府邸涌來。
冉明一看時不可失,失不再來。他沒有采取加印制的方式,滿足市需要。而是采取了后世壟斷企業(yè)經常玩的把戲,饑餓銷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