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過后,許元勝沒有忘記談?wù)隆?
“三爺是時候擴建土窯了?!痹S元勝說道。
“好,好,要建,要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
“咱們鄉(xiāng)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玉米桿和勞力,這外面大片的土地五成種的都是玉米,整個青山村的男人都能過來賣力氣”
許老三已經(jīng)親眼目睹了,不值一文的玉米桿變成了價值不菲的紅糖,簡直喜極了,恨不得立即就建上百個土窯出來。
“其實制糖流程也簡單,隨便搭個棚子也能干?!?
“不過建土窯,一是為了隱蔽,二是為了利用土窯也可以生產(chǎn)一些磚瓦之類的,改善一下咱們村子里的生活。”
“最主要官道一些地方,如果遇到下雨天可不好走,還是要進行加固一些,這樣也方便紅糖的運輸?!?
“修路便捷又穩(wěn)固的就是磚,算是一舉兩得吧?!?
許元勝沉吟道,再好的東西能快速運出去才是關(guān)鍵,從青山村到縣城就需要一個時辰,不是驢車跑的慢,而是青山縣這邊的官道真談不上多好。
畢竟偏遠(yuǎn)窮困的地方,什么基建都是湊合應(yīng)付上頭的。
“那就建土窯,保密是最重要的。”
“財帛動人心,咱們青山村絕對不會出現(xiàn)叛徒,但鄉(xiāng)里人沒有文化,難保哪個混小子喝多了,一禿嚕嘴說出去了。”
許老三連連點頭。
“土窯先建四座,直接和現(xiàn)有的這一座土窯一樣的布置,深挖地面,鋪設(shè)石料?!?
“另外土窯附近的玉米地就不要砍了,可以做一些遮掩。”
“進入土窯內(nèi)的人手,只要嘴巴嚴(yán)實,短時間內(nèi)的保密性上想來問題不大。”
許元勝說道。
“遠(yuǎn)勝,加一起才五座土窯,是不是太少了?!?
“這玉米眼瞅著就要成熟了,到時候玉米桿可是干巴巴的,可不如現(xiàn)在的水嫩?!?
“到那個時候,還能用來制糖嗎?”
許老三擔(dān)心道,按照他的意思,立即起上百座土窯,反正青山村不缺壯勞力,土窯也就是土和石塊,都是隨處可見的東西。
只要整個村子的人一起出手,只要一夜的時間,就能起上百座土窯。
現(xiàn)在的許老三,是雄心壯志。
“三爺,上百座太過于惹眼了,你老難道是想十里八村的人都來我們青山村打探消息!”許元勝笑著道。
“這……還是遠(yuǎn)勝你考慮的周詳?!痹S老三干笑一聲。
“咱們現(xiàn)有的這座土窯,內(nèi)部完全可以放置十口土鍋!”
“另外土窯是挖空地面往下建的,周邊空間寬闊又足夠隱秘,到時候初次熬制后需要發(fā)酵時,專門設(shè)置一塊空曠密封的區(qū)域,把土窯里的熱氣倒過去,就能滿足制糖過程中發(fā)酵的熱度?!?
“而窯里只需更換土鍋,可以源源不斷的熬制?!?
“人手兩班倒,熬制不停歇。”
“我估計五座土窯,一天可以熬制上千斤的紅糖,完全不成問題。”
“按照剛剛上百根玉米桿可以熬制一斤紅糖,今年旱災(zāi),莊稼收成不太好,每畝地我這幾日仔細(xì)看了看,上等田也只有上千根玉米桿存活,中等田和下等田每畝地只有寥寥幾百根玉米桿存活!”
“按照上等田的上千根計算,也就說一畝地的玉米桿可以熬制十斤左右的紅糖?!?
“上千斤的紅糖,一天就要消耗一百多畝地的玉米桿,這是上等田的計算?!?
“咱們青山村有農(nóng)墾土地七千畝,種植玉米的約占一半左右,約乎三千多畝地,種植玉米的上等田五百多畝地,也就是五天就能消耗完了?!?
“至于中等田和下等田,總畝數(shù)雖然很大,但是同樣一畝地,不如上等田玉米桿的數(shù)量高和個頭大?!?
“這么來看,五座土窯最多只需要十日的時間,就能完全把青山村的玉米桿都消耗完?!?